第134章易中海變好人了,誰敢信?
1963年2月17日報名,張和平開始了初一下學期的寄宿生活。
這年月不興跳級,只有留級的人。
張和平對跳級沒興趣,重在培養同學之間的感情。
18號,班主任黃老師笑呵呵地拿了一面紅底黃字的三角旗進教室,然后掛到了黑板的左邊墻上。
旗子是流動小紅旗,初中三個年級只有一面,每周日評選一次,上繡五個字:
模范班集體.
他們班這次能獲得這面旗子,是因為上學期期末成績,他們班上出現了2個全科滿分的人!
……
轉眼到了周五22號,父親張兵已經回家調養,說是這幾天都在研究那個木制接受腔該怎么與內襯毛皮結合,才能更好的貼合他的傷腿。
張和平其實想到了解決辦法,就是把木制接受腔分成兩半,將大一點的毛皮粘到木腔內部,再將毛皮邊緣釘在木腔的外殼上,然后將兩半貼了毛皮的木腔再釘在一起。
如此一來,接受腔的內襯毛皮只有一條向外延伸的縫隙,就不會向內凸,從而減少對傷腿的摩擦傷害。
當然,如果有橡膠替代毛皮,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可惜,這年月的橡膠是戰略物資,缺得緊!
第二天周六,張和平將鋸成兩半的木制接受腔給了父親張兵,并說了他的改進方法。
然后,他就騎車去了西城那邊的首都廣播電臺,準備錄制節目。
結果,他們班的同學都到齊后,并沒有第一時間參與節目錄制。
而是被聚集在一間會議室中,接受審查,查祖宗三代的那種。
張和平感覺只是走了個形式,電臺的人問了一圈,最后還是打電話去學校核對的檔案。
中午沒有工作餐,大家湊了點錢、票,在附近國營飯店吃的雜醬面。
他們這群學生里,只有張和平一身黑風衣,其他人都是綠色軍大衣,國營飯店的幾個服務員對此都沒敢大聲說話,很客氣的把面端到了每張桌上。
下午再去電臺,等到下午5點鐘,電臺工作人員才核實完他們51個人的檔案信息,并讓他們第二天來,因為他們要下班了。
好在第二天24號沒有再出幺蛾子,亦或者是劉媛昨天回去又找了關系,星期天早上出來接他們進去的,據說是副臺長。
因為是電臺節目,講究的是聲效,并不注重肢體表演,也沒有觀眾,一眾同學就站得很隨意。
排練了好幾遍,他們都沒找回去年的狀態。
下午,趙建國打死不當主唱了,張和平才無奈離開觀眾席,出來救場。
然后排練了兩場,錄了兩場,就結束了。
至于后續的歌詞報審、節目報審什么的,就不是他們能決定的了。
……
張和平在學校又關了一周,放回家時,已經是3月1號周五下午,父親張兵已經在適應改進后的假腿。
老張給的使用反饋是,假腿重了,毛皮內襯不夠柔軟,還是會讓他的斷骨處疼痛……
張和平讓老張尋找舊輪胎的內胎,嘗試用內胎替代毛皮。
然后就是,大堂哥張翠山將元宵節的張家合照拿了回來,他媽最初只洗了一套,2月18號拿到后,張翠山就把照片和康家的合照底片寄回了老家。
目前這幾張照片,是張翠山給奶奶謝二妹重新洗的,掛到了中院正房。
這個周末沒什么特別的事情發生,一場大事件卻在悄悄醞釀……
3月5號偉人題詞:“向leifeng同志學習”。
社會各階層好人好事自此大量涌現!
還在學校組織同學擬定周末做好事計劃的張和平,已被南鑼鼓巷街道辦、后海街道辦接連授予“好榜樣”獎狀,并向上級匯報張和平的好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