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收張和平的錢,搞得張和平在今后的日子里,也沒好意思收他們的5分錢門診費。
眼見天黑了,張和平用普通話、傣語喊了兩嗓子,讓大家回去吃飯,他可沒有那么多糧票請大家吃飯。
原本還對張和平比較陌生的當地人,聽到張和平這個高大白凈的后生居然會說傣家話,氣氛立馬熱絡起來,紛紛用當地話招呼張和平去他們家里吃飯。
一群人鬧哄哄的,最后還是趙主任把張和平帶回家里吃了一頓。
晚飯后,張和平回到工地上,自行車、工具什么的都在,說明這邊的老鄉還是很淳樸的!
借助星光,張和平處理起了竹子。
只是沒多久,那幫鎮民打著火把,抱著木柴聚了過來,在土路上點起了篝火,幫張和平處理竹子。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問起了張和平的跟腳,來自哪里?今年多大?有沒有結婚……
說著說著,就有人說起身上哪里不舒服了,然后就成了張和平的大型義診現場,可惜沒什么藥,只能用針灸或拔火罐調理。
即便如此,也讓很多人大為稱贊。
一直站在張和平身后的白云醫生,在暗暗觀察了張和平許久后,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氣,不是庸醫就好。
次日,張和平見趙主任一直待在工地這邊,便給了300塊給趙主任,請他幫忙買木料。
竹子的使用壽命太短,張和平只打算用來替代鋼筋打地基,以及建個臨時大門、臨時住所什么的。
兩天后,張和平住進了土路東側臨時搭建的竹樓中,再東邊一點就是寬闊的南臘河。
半個月后,土路西側的第1棟坐北朝南的木制竹樓宿舍搭建好后,張和平就搬了過去。
東側竹樓原本打算拆掉的,被一個咪濤(大嬸)要了去,說是想要用來給她兒子說媳婦。
一個月后,南臘鎮衛生院的門診大樓建成,一樓層高二米二,打算用作處理中草藥的場地;二樓中間是門診大廳,左右各兩間空房。
一個半月后,趕在雨季來臨的第一天,5棟木制竹樓宿舍、1棟木制竹樓食堂、一棟竹墻公廁,相繼完工。
就在天空飄起毛毛雨的時候,張和平將門診大樓后的第2棟木制竹樓宿舍,當眾分給了婦科女醫生白云,并當眾宣布了第3、4、5、6棟木制竹樓宿舍的獲得方法:
成為衛生院的職工!
因為后面5棟宿舍都是按照4人間建的,張和平為此收了8男8女,一共16個臨時工。
其中,趙紅梅是趙主任的侄女,擬定為收費員、會計、行政人事崗,臨時工能不能轉正,就要靠她跟上面的老爺部申請了。
炊事員李牛,是國營飯店的幫廚,張和平在那邊吃了一個多月的飯,見這小子做米線挺勤快,就把他忽悠過來了。
這兩人的臨時工工資,目前給的是15塊錢一個月,口糧需要他們自己解決。
另外14個臨時工,工資只有8塊錢一個月,口糧各自解決。
對于這14個人,張和平跟他們說得很明確,6月底會考核淘汰掉4個人,只留10個人繼續領工資學習。
7月底會再淘汰掉4個人,只留6個人繼續領工資學習。
8月底會再淘汰掉4個人,只留2個人繼續領工資學習,等到他倆轉正那天,就可以分得1棟竹樓宿舍。
被淘汰掉的12個人,可以在有空時,繼續過來學習,也可以隨時找張和平提問,只是沒有臨時工工資拿。
至于所有臨時工的工資,自然都是張和平墊付的,算作醫院的衛生員培訓費,先記賬。
時間悄悄來到1970年6月,隨著南臘河水位上升,河道上游時不時響起轟的一聲炸響……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