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山景區通過互聯網的傳播和發酵,形成了巨大的虹吸效應。
無數游客從四面八方涌進洛山縣。
洛山縣和省城的聯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到省城旅游的客人,都會被當地的導游還有宣傳給洗腦,然后想著前往洛山一游。
洛山打造出了自己的旅游特色景點,成為游客們新的打卡地。
不在朋友圈發幾張洛山的旅游照,都顯不出你去了趟南方省。
有人聽說朋友去了南方省旅游,便會詢問洛山好不好玩?
如果朋友說還沒有去洛山,或者說沒打算去洛山,那大家都會說:你連洛山都不去?那你去南方省干什么?
于是,游客就會自發的做洛山旅游攻略,前往一探究竟。
張俊和洛山縣,抓住了網絡時代的脈搏,也抓住了機遇,利用網絡宣傳旅游,讓洛山成為了一個網紅景點。
這種成功,得益于洛山有一定的旅游資源,也多虧了張俊的巧思妙想和不懈努力。
好的底子,好的機遇,好的創想,好的領導,缺一不可。
梅山縣的包來順,之前來過一趟洛山,對洛山發展模式進行深刻的研究和學習,國慶節期間,他又率團前來觀摩。
當他看到洛山縣人滿為患的火爆場景后,羨慕不已。
可是洛山的成功,并不容易復制。
一個網紅景區的打造,需要太多的因素,少了一樣都不行。
張俊集天時地利人和于一身,所以才能在洛山取得成功。
梅山縣想學洛山模式,卻是太難。
正所謂,學我者死,似我者亡。
對此,包來順也是欲哭無淚。
包來順想過,要把洛山模式復制到梅山縣去,可是發現困難重重。
他得不到張俊這樣的支持,也拿不到張俊這樣的投資。
明明是一個很成功的項目,包來順自以為也從中學到了精髓,卻無法在梅山復制應用。
國慶期間,包來順請張俊吃飯。
兩人杯來盞往,三杯酒下肚,打開了話匣子。
包來順一喝酒臉就紅,說起話來聲音洪亮嗓門大。
“張書記,你可得救救兄弟我啊!”包來順一臉誠懇的說道,“梅山的旅游搞了這么些年,還是原地踏步,洛山反倒成了后起之秀,風頭和收入,都蓋過了我們梅山。梅山更加沒有什么存在感了。”
張俊笑著搖了搖頭,道:“我也是僥幸成功了而已。”
包來順臉紅脖子粗,道:“張書記,我認真的啊,你能不能給我們梅山也出點主意?哪怕做不到洛山這么好,只要能上個5a景區也行。”
張俊默然片刻,說道:“包縣長,我說句實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不是梅山縣的領導干部,我出不了有用的主意。每個地區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也是十分復雜的。我的想法,未必適用梅山。”
包來順知道張俊說的是實話,苦笑一聲,發出一聲長嘆。
他和張俊認識的時候,張俊還只是馬紅旗的秘書,他已經是梅山縣長,現在張俊連升數級,成了縣委書記,而他包來順還是梅山縣長。
一個在大踏步的進步升職,一個卻在原地不動。
這種巨大的落差感,讓包來順心酸難言,又有心無力。
是夜,包來順大醉而歸。
張俊理解包來順心里的苦,卻無從安慰。
他送包來順回到旅館后,接到孟衛東的來電。
“書記,葛軍終于開口了!他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