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蔣國強之外,其他人都是凜然一震,挺直了腰桿。
蔣國強對張俊的講話,當然是嗤之以鼻的。
在他看來,張俊發展洛山旅游事業,只不過是撿了徐華景留下來的一個大便宜。
對于洛山旅游前景,徐華景早就有了全盤的規劃,張俊拾人牙慧,僥幸成功而已。
現在所有人都把功勞歸于張俊所有,這讓蔣國強很是不服氣。
可是他再不服氣,也不管用。
張俊已經成了洛山的英雄。
當前形勢下,誰能帶領老百姓發家致富,誰就是人民的英雄。
洛山縣以前是貧困縣,不論是工業還是第三產業,都不發達。
張俊能以一己之力,將洛山縣帶上正確的發展道路,就是他的本事。
徐華景沒能做到的,張俊做到了,這也是他的本事!
蔣國強之前在洛山縣工作過,現在又回來主持縣政府的工作,可是他并沒有做出過成績,這是他的遺憾,也是他的能力所限。
可惜這個人除了拍馬屁,逢迎領導之外,并沒有多大的才干,又有些嫉賢妒能,不能和張俊打成一片,也不能聽從張俊的指揮和號令,還妄想和張俊抗衡,甚至還想架空張俊。
結果在經過幾次交手之后,蔣國強一再敗北,多次成為張俊的手下敗將。
要不是張俊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想節外生枝,他早就把蔣國強打得滿地找牙了。
現在,洛山縣上上下下,幾乎每個人服從張俊的領導,只有蔣國強仍然心生不滿。
大多數人都是慕強的。
張俊用行動和成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那些曾經反對他的,質疑他的,現在都信服他。
就連組織部長姜愛琴,宣傳部長高善祥等人,也開始改變了態度,從以前的桀驁不馴,變得畢恭畢敬。
至于郭良才、馬增瑞、費力等人,更是對張俊言聽計從。
區區一個蔣國強,翻不起多大的浪花。
張俊壓根就沒把他當成對手看待。
不管怎么說,從洛山旅游火爆,和徐華景案被偵破開始,張俊在洛山縣的威望,達到了峰值。
林克明等人,在洛山玩了六天,準備回京。
這天晚上,張俊拜見林克明。
“爺爺,這是洛山本地的高山茶葉,我準備了兩斤,請你帶回家嘗嘗鮮。”
林克明笑意吟吟的道:“小俊,坐下,我們聊聊天。你在洛山做得很不錯,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洛山!接下來,你有什么想法嗎?是進京?還是回省城?”
張俊到洛山,不過半年時間,他還真沒想過就此離開。
“爺爺,我想留在西州。”
“好一個留在西州,而不是留在洛山。”林克明欣慰的一笑,眼里精光一閃,道,“這么說來,你有意進入西州工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