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董志武在電話里告訴張俊,唐敬文找過他,想從文旅資金里面,拿出五億元,先把政府的一部分外債給還上。
張俊的態度是很明確的,那就是不能干這種拆東補西的事情。
這筆資金本就是求爺爺告奶奶拿下來的,又用來填補其他債務的窟窿?到時候文旅項目缺少資金,又從哪里去找補?
西州市的債務問題已經十分嚴重,不是還上這五個億就能解決的。
張俊的意思是,還不如集中資金,先把文旅項目辦妥了。
有了下蛋的金雞,就不怕還不起債務。
董志武的想法,和張俊不謀而合。
他語重心長的對張俊說道:“唐書記那邊的壓力,我來頂著就行了!張俊同志,如果他找你談話,你只管推給我。不僅是唐書記,其他人要找你挪用資金,你都可以讓他們來找我!沒有我的批準,誰也不能擅自挪用這筆資金!一分錢都不行!”
張俊心想,董志武還真是個有擔當的領導。
在西州市里,也只有董志武能跟唐敬文掰掰手腕了。
有董志武頂著,張俊便可以放手施為。
結束通話后,張俊長吁了一口氣,壓在胸口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張俊繼續視察拆遷區域。
他深入到居民樓,親切的和當地的市民百姓交談,聆聽他們對拆遷工作的意見。
讓張俊意外的是,他問過的人,幾乎都同意拆遷。
有的人甚至還在盼望著早日拆遷。
今時不同往日!
以前城市建設剛剛興起之時,大多數市民都抱著故屋難離的想法,不理解拆遷,不同意拆遷。
隨著時代的發展,老舊房屋越來越不適合人居住,商品新房的誘惑力和便利性,得到了市民的認可和羨慕。
很多老城區的居民,從排斥拆遷到接受拆遷,再到盼望拆遷。
市民百姓知道張俊是副市長后,紛紛圍了過來,詢問他哪天可以拆遷?他們好先把家里騰空。
看著這一張張樸素而又熱情的臉,張俊心生感動。
只要政府的工作,是真心實意的為民著想,民眾沒有不支持的。
他壓了壓雙手,溫和的告訴大家:“大家不要著急,我們還在調查。具體的拆遷時間,我們會公布的。我是西州副市長張俊,大家有什么意見,都可以找我提。我跟大家說,這一片拆遷以后,將改造成沿河商業古街,發展成為旅游景區,以后西州河畔,將成為最美麗的景點。”
大家并不關心這些,他們只想知道,自已能分到多大的房子,或者拿到多少賠償。
為了快速上馬文旅項目,這次的拆遷,張俊打算采用賠償款的方式進行。
只要市民簽了拆遷同意書,立即便可以上馬新的項目。
具體的賠償標準,張俊現在還不能答復,說以后會找大家談。
一天下來,張俊走訪了幾十家市民百姓家庭。
這也是他當上西州副市長以來,頭一次走進當地百姓家里。
他發現,董志武那天酒后所說的話,句句屬實。
這些老城區的百姓家庭,祖孫三代擠在狹窄的房子里,家具簡陋不堪,洗手間的寬度,剛好只容一個人蹲下,樓梯間也窄,大一點的家具壓根就抬不上去。
房屋老舊,年久失修,下起雨來,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
難怪這里的居民,都在盼望著拆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