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兩點二十分。
張俊提前十分鐘,走進市委常委會議室。
今天是他調任省城后,參加的第一場常委會。
同樣都是市委常委,但在常委內部也是有排名的。
書記是一把手,市長是二把手,專職副書記是三把手,這前三名的位置,都是定了的,不管他們是不是先來后到,也不會受年齡、任職經歷等因素影響,職務高低直接決定了排位先后順序,沒有任何懸念。
張俊是常務副市長,這是個很重要的崗位。這是市政府除市長之外唯一或唯二進入市委班子的副市長,一些地區在常務副市長之外也會設置一名常委副市長。
同時,張俊也是市政府黨組副書記。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面,常務副市長在市委班子里面排名第四。
其實并不一定。
除上述三個職位外,其他市委班子成員的排名并不固定,如何排序主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同等級別、同等資歷,以進班子先后順序排序;二是同時進班子,以誰先提拔副廳的先后順序排序。
常務副市長因為職權比較重要,過去有一段時間,很多地方都將常務副市長放在市委副書記后的位子,以體現常務副市長的突出地位。常務副市長的四號人物說法,就是從那時候形成的,由此也造成了很多的誤解,認為常務副市長在市委班子固有的四號位排序。
不過這些年地方黨委班子排序有了較大變化,基本上都遵照誰先進班子誰排前,常務副市長已經不再固定位置,主要看其資歷和進班子的時間早晚。
毫無疑問,張俊是最后進入市委班子的成員,所以在常委里面,應該排在最后,甚至比實權最弱的市委秘書長都要靠后。
張俊當然是懂規矩的,因此他特意提前來到會議室,并自覺的坐到了最后那把交椅上。
他這么做,既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也是對其他常委的尊重。
其他常委陸續到來。
第一個走進來的是省城警備區黨委書記、政治委員劉國雄,穿著軍裝,高大魁梧,走路帶風,臉色堅毅果敢,有種軍伍人的特殊氣質。
張俊起身說道:“劉書記好。”
劉國雄一開口,顯得十分的和藹可親,和他粗獷的外表完全不同。
“張俊市長,你好。”劉國雄走過來,在張俊身邊坐下,指了指前面的座位,笑道,“你應該坐那邊嘛!”
“我初來乍到的,還是坐后面穩當。”張俊笑道,“劉書記寫的幾本關于軍旅方面的大作,我都有拜讀,寫得相當好!我從小就有一個軍旅夢,可惜沒有當成。還好我從劉書記的文學作品當中,也體驗了一把當兵的癮。”
劉國雄哦了一聲,很感興趣的扭過身來,面朝張俊,笑呵呵的道:“是嗎?你看過我寫的那幾本書?”
張俊恭敬的說道:“劉書記寫的軍旅系統著作,我都有拜讀過,文字優雅,情節緊湊,敘述有趣,娓娓道來,飽含軍旅人的情懷和經歷。要是改編成影視劇,肯定比炊事班的故事還要精彩!”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劉國雄是個文學愛好者,在軍旅發展,一直以來筆耕不輟,出版過好幾部軍旅生活為主的文學作品。
其實他的作品只在小范圍內流傳,雖然出版了但銷量并不高。估計很多市委常委都未必聽說過,更別說完整的閱讀過。
張俊卻能將他作品里面的情節信手拈來,還能寫得繪聲繪色,可見真的認真讀過劉國雄的作品。
這個馬屁拍得恰到好處,瞬間拉近了兩人的距離。
談話是有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