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的網絡特別熱鬧。
周五的《蒙面歌手》還在熱搜上沒下去,周六《這就是樂隊》又從一堆明星八卦里沖殺出來,登頂熱搜第一的位置。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會被音樂熏陶,不管在看短視頻的時候,還是在商場里閑逛的時候。
甚至連在路上走路,都還有灑水車輕快的音樂聲入耳。
其中大部分人,對于樂隊音樂來說,聽肯定也聽過,但是像《這就是樂隊》的綜藝如此密集的轟炸,屬實少有。
華國的搖滾,在經歷過所謂的“黃金年代”之后,已經逐漸淡出主流的視野。
忽然出現的一檔綜藝節目,將搖滾兩個字,重新帶回到大眾身邊。
這讓很多原本不聽搖滾的音樂愛好者,在看完節目,或者在短視頻中刷到之后,紛紛感慨。
要不是《這就是樂隊》這檔綜藝,他們不知道要多久之后才會發現搖滾樂其實也很不錯。
當然,參加節目的不止搖滾樂隊,也有民謠和流行樂隊。
好幾支原本在大眾印象里籍籍無名的樂隊,在第一期之后都收獲到不少粉絲。
光是猛龍樂隊,在節目播出結束后的第二天,在微博上的粉絲數量就漲了好幾萬。
而后,知名微博樂評人耳洞,再次發表了一篇樂評。
他沒有評論任何一支樂隊的表演,而是對整個節目做了評價。
“很高興,在我有生之年,能在網絡平臺上看到一檔專屬于樂隊的綜藝節目。作為一個喜愛音樂的人,我做這個微博號的最初目的是給大家分享華國音樂。”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近些年樂評人很多,可是,評價樂隊演出的很少。出于各種原因,我也很少評價樂隊的演出。可是今天,在看完《這就是樂隊》之后,我想和大家聊一下搖滾音樂。”
“現在的華國樂壇,搖滾音樂在其中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也有人嘗試去聽搖滾音樂,可最后的效果卻差強人意。”
“有去過音樂節的朋友,肯定能理解。在現場聽樂隊的演出,和用手機聽,完全是兩個概念。戴著耳機聽,只能感受到搖滾音樂精髓的一半不到。所以搖滾音樂才會逐漸淪為小眾。”
“不知道是從哪年開始,搖滾音樂和樂隊的消息逐漸在主流媒體上消失。出現在大眾們面前的,多是流行樂隊和民謠樂隊。“搖滾不死”的口號,幾乎要變成“搖滾已死”。”
“在這里,我要感謝全國各地的音樂節。對中國搖滾樂來說,音樂節有著舉重若輕的意義。是音樂節拯救了中國搖滾樂。”
“如果沒有音樂節,國內搖滾樂隊的現狀肯定不是如今這個狀態。華國的搖滾樂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短暫巔峰后,猶如曇花一現,在21世紀初驟然退出大眾視野。”
“以搖滾樂為代表的獨立音樂,也集體轉為地下發展。所以有很多搖滾樂隊都自嘲是地下樂隊。地下音樂根本就不受大眾關注。”
“大家可能很奇怪,《這就是樂隊》節目里的樂隊,很多都是成立十年以上的,幾乎沒有新近成立的樂隊。原因很簡單,吃不飽飯。”
“對于音樂人來說,演出是他們獲得收入來源的唯一手段。老牌樂隊還好,有知名度,收入也還可以。但就我所知,因為收入問題而解散的年輕樂隊,今年就不下二十支。”
“再看樂壇每年冒出來的歌手新人,數都數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