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已開機》的節目宗旨,是讓四位作為導師的導演展現自己的執導能力,同時直觀的展現明星選手們的演技。
從這點上來看,節目組請鮑浩作為導師,一點問題都沒有。
盡管他剛上映的電影《我們之間的距離》票房不理想,但也要看是和誰比。
《我的野蠻女友》勢頭太兇,一路朝著10億票房高歌猛進,別說《我們之間的距離》,同期上映的其他電影與之相比,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好歹《我們之間的距離》票房也已經破億,即便是稱不上好電影,但也已經能夠回本。
不像最近剛上映的某國產科幻大片,對外宣稱投資三個億,到現在賣出的票,連個零頭都還沒回來。
在接觸到導演這一行業之后,喬生也向季政,謝浩然和董翔等人詢問過相關的問題。
為什么這些對外號稱投資多少億多少億的電影,成片拿出來之后,看起來根本不值這么多錢。
季政曾經也是受害者之一,當時又是在劇組,人多眼雜,對此沒有多說什么,只是諱莫如深的告訴他,里面的水很深。
謝浩然背靠湘南臺,財大氣粗,又是專門搞綜藝節目的,對此了解不多,只是告訴喬生,他是不會碰見這種問題的。
要不說還是董翔靠譜,之前約著和林以祥吃飯的時候,大概和喬生說了一下里面的彎彎繞繞。
影視劇的生產流程是這樣的。
董翔拿喬生打比方,他拍完《活埋》之后,又準備拍一部新的電影。
開拍之前,喬生肯定會估算出來,整部電影拍下來,大致的預算會是多少,需要多少的投資,最后的回報大概會有多少。
不要覺得回報這種東西,很難計算。
現在是一個大數據時代,現如今拍影視劇,是有專門的數據保障的。
依托于互聯網,流量是可以計算的。
對于要走進線下電影院觀看的電影來說,數據可能會有偏差,但是也會有一個合理的波動范圍。
換成是電視劇或者網絡大電影,那流量的計算就比較精準。
一個戲用什么演員,這個演員可以帶來多大的流量,用什么題材或者ip,這樣的題材或者ip能夠帶來什么樣的流量。
這些流量可以帶來一個什么樣的結果,都是可以計算的。
甚至于,微博和抖音投入流量宣傳后,能夠獲得多少的票房轉換,都是非常清晰的可以計算出來的。
打個簡單的比方,就拿一個在抖音上,發布過上百條作品的短視頻博主來說。
他在發布新作品,排除作品爆掉的可能性,只要通過往期視頻的數據,是可以推算出來他新作品的數據的。
最低和最高也都只在一個范圍內浮動。
所以說,影視劇在一開始進行策劃籌備的時候,是可以算出一個大致能有多少回報結果的。
因此,在獲得可以量化的結果之后,一般影視劇的投資都不會虧。
現在,喬生要拍電影了,保守計算能夠賺4000萬,作為第一出品人的雪球娛樂準備拿出2000萬來投資。
喬生就拿到這2000萬,開始緊鑼密鼓地開始拍電影了。
絕大多數的觀眾們,就以為只是這樣。
投資方投錢,制作方制作,只等著電影上線就行,完了最后分錢就行。
但是,雪球娛樂真就只給出兩千萬后,什么事情都不做嗎?
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