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辦案都是講究證據的,錦衣衛則不一定。有些官員,突然在家中莫名的暴斃,對外宣稱都是暴疾而亡。實際上大臣之間都達成同樣的默契,多半是皇帝派出的錦衣衛殺人滅口。
既然給魏藻德行賄的書生常文星都被錦衣衛查的一清二楚,那么魏藻德就無需再申辯了。他現在最擔心的,是自己如何的死法。
以崇禎的個性,生起氣來鎮守遼東的一方大員袁崇煥都會被凌遲處死的主兒。對自己寄予厚望的魏藻德,立時嚇得魂不附體。
到不是說魏藻德有多重要,他只是個修撰。可魏藻德很清楚崇禎皇帝的為人,崇禎皇帝是開始對你有多器重到最后有多失望的時候,就會讓你死的很難看。
當年的大嘴巴袁都督,嘴巴一嘟嘟就沒個把門的,高聲在崇禎面前嚷嚷著:五年可平遼!
崇禎信以為真,舉全國之力支持袁崇煥。就連袁崇煥弄死了大將毛文龍,崇禎都沒有治罪與他,反而一如既往的繼續信任。
直到,黃臺極繞過山海關經蒙古打進了北京城。
那個時候崇禎還是信任袁崇煥的,就在朝中內外借罵袁崇煥是漢奸的時候,崇禎親自接見了袁崇煥,脫下自己的外套披在袁崇煥身上深加勉勵:“朕相信你,你行滴。”
接著這袁崇煥飄了,居然想讓遼東鐵騎入京休整。崇禎愣了,你想干啥?
袁崇煥:將士疲憊,入城休整。
崇禎:不允。
袁崇煥就是個腦子抽了的家伙,帶兵入城,你是想造反么。這樣的人五年平遼,崇禎皇帝悔不當初。
可你忘了,這是京城。你帶兵入京城休整?你突然反了怎么辦,歷史上哪個皇帝會在自己身邊埋顆雷。
后來,崇禎對袁崇煥愈發的失望。直到,徹底死心的那一天,袁崇煥被下獄。崇禎只下了四個字的圣旨:按律,凌遲。
曾經有多欣賞,如今就有多失望。失望化而為憤怒,千刀萬剮。
魏藻德是崇禎十三年的頭名狀元,崇禎加倍的器重。直接進翰林院做修撰,這里是養才儲望之所,成為皇帝近臣。
科舉考試均由翰林官主持,形成座師制度,文脈與人脈相互交織,使翰林影響延伸至各個領域。翰林在知識界享有崇高聲望,對社會的方方面面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
混幾年,緊接著入內閣,然后出將入相。崇禎對魏藻德寄予厚望,幾年后竟然火箭提拔到內閣首輔的位置上去了。
內閣首輔是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魏藻德此人雖然不是個東西,可崇禎皇帝卻對他寄予厚望的。
如今若是崇禎皇帝知道他收受賄賂,科場營私舞弊,其后果可想而知。
魏藻德嚇尿了,如果說陳演是被架著走的,魏藻德幾乎是抬著了。因為他得四肢似乎已經退化了一般,成了軟體動物。
詔獄啊,多少年沒有聽到過這個名字了。
大明王朝爛成什么樣子了呢,太監娶親,在京城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卻是無數百姓茶余飯后的談資,人們除了罵罵王之心,更同情的是新娘。
嫁給太監,就等于是一輩子守活寡。這對于一個女人來說,何其悲慘。
豆花兒卻并沒有覺得有多么悲慘,她只是過度的思念亡父亡母。他們的一生都在困苦中掙扎,記憶中,豆花兒甚至記不起母親吃沒吃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