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從軍的軍醫,當真是蠢笨如豬。不過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他們都沒見過這樣的操作。
沒辦法,還有大量的傷兵需要救治,朱興明只好耐著性子,一點點的教授這些軍醫如何分辨血型,如何輸血。
經過幾頓臭罵還有手把手的教授,這些軍醫終于掌握了血型分離技術。
當然對于其原理,他們還是一腦袋漿糊。不過這不重要了,只要他們懂得這四種血型就好。
一名軍醫別出心裁:“太子殿下,您說的這個什么a和b,小人著實糊涂。何不用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代替,或是用春夏秋冬四季也可。”
英文字母的含義,對于這些軍醫來說卻是有些難度,他們壓根就不知道abcd是個什么玩意兒。
可是若如他們所言,把a型血叫成青龍血或者春血,對朱興明來說更是不倫不類莫名其妙。
“不行,本宮讓你們記你們便給本宮老老實實的記著。a、b、ab還有o,這四種血型,你們每個人給我背一百遍,背不過不許吃飯。”
幾個軍醫面面相覷,太子殿下有令,他們也不敢不從。好在眾人雖是不解,卻也并非太過奇怪。
因為在大明,造字實屬平常。
為什么這么說呢,大明皇室子孫起名有規定,規定過于奇葩,逼的后世子孫只能造字。
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是個育兒達人,朱元璋一共生了二十六個孩子。除了最小的孩子夭折外,有二十四個分封了藩王。
導致在洪武后期,明皇室后代就有幾百人之眾了,朱元璋就在發現自己的子孫太多了后,為了防止隨意起名造成了混亂不堪,于是給自己的子孫制定了一個奇葩的起名規定。
五行之中,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理論。
于是朱元璋為了怕后世子孫麻煩,他為他的二十四個藩王兒子后代都已經起好這個帶有五行的字,到后面只需按照規定一個個的起名就好了。
兒子都這么多了,孫子也就更多了,到明朝中期皇室子弟噌的一下就漲到了一萬人之多,到了明朝后期萬歷年間,明朝子孫后代竟有足足八萬人之多,從二十四個藩王加一個皇帝,經過上百年竟然能衍生出八萬人之多,不得不佩服老朱家的生育能力。
祖上有規定,你不能重名還必須帶五行。那這么多皇室子弟,人比字多啊。起名不夠用怎么辦,那就只好自己造字。
歷史上真真切切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就是根據明王朝王室子弟名字音譯過來的。
清代科學家徐壽作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突出貢獻就是把門捷列夫的元素
造字的風行,使得朱興明造出這四個字母組合的血型關系來也不足為奇。是以這幾個軍醫想想,也就不再過問。
不過朱興明自己卻是個例外,按照祖制,他起名叫朱慈烺,火字旁的名字。
朱興明改名之后,卻直接取了中興大明之意。一開始,還是有許多人反對的,是崇禎皇帝一人之力,力排眾議同意朱興明改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