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把整個京城的糧食都集中起來,做出來的青霉素也是劑量有限。如何改進提取方法,讓這種神藥變得廉價。目前朱興明還沒有什么好辦法。
其實朱興明研制的青霉素劑量很小,濃度也不高。可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足夠了。
剛開始的時候,抗生素小小的劑量就可以起死回生。那時候的人對抗生素還沒有免疫,小劑量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是隨著抗生素的濫用,細菌的耐藥性也越來越強,最開始的小劑量到現代人劑量往往數倍才能達到效果。
朱興明給這病人使用的,雖然濃度不高,卻有著奇效。
“太子殿下,此人病情大為好轉,體內邪毒也在減退,想來是此藥有作用了。”陳郎中喜滋滋的說道。
“細菌,細菌,本宮跟你說了這是細菌感染,不是什么邪毒。”朱興明矯正他。
陳郎中才不管你是不是細菌還是邪毒,對他來說能救活這個病人,就說明這神藥有用。
賽華佗卻是有些擔心的問道:“太子殿下,此藥需用針管注入體內。然刺針如此之細,居然還是內有中空,如此奇技銀敲之物甚是難尋,怕是咱大明找不出這樣的東西來代替。”
賽華佗說的是針管,不夸張的說,別說是整個大明,就算是整個全世界,也只有朱興明急救包里的兩根針管。
若想要把藥物注入人體,沒有針頭和針管,那也是望洋興嘆。
“這個嘛,可以用細竹枝消尖,用防火水龍的原理,這個還用本宮教么。你們幾個庸醫,榆木腦袋。”
這幾日,包括賽華佗在內,都習慣了挨這位皇太子的罵。
開始他們個個義憤填膺,覺得你一個小小的孩童能知道個什么,只是礙于你是太子的面子不敢辯駁而已。
現在,他們卻是心甘情愿的挨罵,他們覺著這個小太子確實是厲害。
針筒制作并不難,只不過竹簽式的針頭令人望而生畏罷了。這么粗的針頭,給豬打針可以。但人若是到了危機時刻,只要能救命,誰還在乎這些。
朱興明對于青霉素的應用還是不滿意,通過這種土辦法,制作出來的青霉素藥效極其不穩定。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
究根結底,還是因為在提純方面出了問題,因為達不到提純的濃度,實驗往往以失敗而告終。
如何使得青霉素能達到標準,那就是再次的提純。把提純的過程再進行一遍,這個時候的青霉素濃度已經達到要求了。不過這是個繁瑣的過程,朱興明廢了幾百斤的糧食,才提純出來一些濃度達標的青霉素試劑來。
不過這一切對于救人命來說,都是值得的。至少賽華佗他們幾個軍醫,已經掌握了輸血還有青霉素提純技術。
這些技術,將來都是大明的希望。遼東事宜基本結束了,滿清被打的大敗虧輸,黃臺吉生死未卜。清兵傷亡慘重,短時間內清兵無力再戰。遼東,暫時安全了。
而國內的矛盾更加尖銳,農民軍更是此起彼伏。朝綱敗壞、貪腐橫行,這些,都需要朱興明來處理。
所以,朱興明準備回京。等崇禎皇帝給遼東將士的賞銀一到,朱興明吩咐好洪承疇做好邊關防御,他就可以班師回京了。
將養了半個多月,黃臺吉終于醒過來了。只是,醒過來的黃臺吉目光呆滯,時不常的望著南方發呆。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會敗。黃臺吉加倍想不明白的是,明軍是怎么做到讓炮彈爆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