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興公主美艷無雙,完美的遺傳了父母的優秀基因。再加上如花似玉的年紀,又是金枝玉葉的公主之身,當真是要什么有什么。
朱興明只希望妹妹這一生,都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全家人對這個妹妹都是愛極,就連一向嚴苛的崇禎,對女兒都是無限的寵愛。而坤興公主朱媺娖也乖巧聽話,可以說,她就是一個養在深閨之中的人間仙子。
看著風風火火闖進來的朱興明,周皇后對兒子就比較嚴厲了:“一天到晚不在宮中溫習功課,就知道到處胡鬧。等你父皇回來,把你關在東宮,不得再讓你出宮。”
朱興明一驚:“母后,那可不行。兒臣可是在錦衣衛領職的。再者說了,兒臣出宮都是有大事要做的。”
他還真怕母親跟老爹說了,依崇禎的個性,不讓自己出宮也不是沒可能。太子年幼,該做的是學習治國之略,在外面拋頭露面胡作非為的事,闖出禍來怎么辦。
雖然你在遼東立了功,雖然你治好了妹妹的病。可你畢竟年幼,該學的東西還很多。那些爾虞我詐的朝臣,一個不慎被他們利用了尚自不知。
一提起錦衣衛這個職務,周皇后更是反對:“這錦衣衛就是得罪百官的。你現如今領了個副指揮使的位置,將來不知要得罪多少朝臣。你是太子,還是辭去這個職務,安心讀書吧。”
錦衣衛是把雙刃劍,在明君手里能懲奸除惡。在昏君手里,則是禍國殃民。但不管在明君或者昏君手里,錦衣衛都是個不受人待見的職位。
若不是自身權利太大,不知會受到多少官員的嫉恨。而且,歷史上錦衣衛指揮使得善終的,并不多。
第一任指揮使在歷史上沒有明文記載,不過有錦衣衛指揮使名分的第一人是毛驤,毛驤制造了胡惟庸死后的牽連大案,最后自己也被朱元璋為了平息眾怒而殺頭。
第二任是蔣瓛,歷史上藍玉謀反的罪證就是他秘密稟告朱元璋的,藍玉案之后也被朱元璋賜死。
第三任是明成祖時的紀綱,永樂十三年,他將《永樂大典》總裁官解縉置于雪地凍死。永樂十四年因為支持漢王奪嫡被殺。
明英宗時,王振上位后,提拔親信馬順作了錦衣衛指揮使,明英宗被俘后,作為王黨“余孽”被活生生的打死在朝堂上。
明景泰時,盧忠當了指揮使,指揮了一把景泰朝的“金刀案”,撲朔迷離之后,盧忠甚至裝瘋,一把刀引發的血案被內閣和司禮監聯手壓了下去。
“奪門之變”后的指揮使是逯杲,公然索賄,胡亂按罪,被準備謀反的曹吉祥的侄子曹欽發現了無間身份后砍了,為事業獻身。接任的是門達,也不是好人。明憲宗繼位后流放廣西。
正德朝時,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與張采攀附劉謹,劉瑾倒臺后也被處死。接任指揮使的是錢寧,錢寧從小被太監義父“嬖之”。做御前侍衛時更是跟武宗同睡一張床,后來被武宗皇帝親近江彬扳倒。江彬繼任錦衣衛指揮使和武宗皇帝也是“出入豹房,同臥起”,且同時兼管東廠。武宗死后,江彬也被殺。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個皇帝上臺錦衣衛都得大清洗一遍。而且錦衣衛做的就是給皇帝擦屁股的事,專門以得罪官員為生存。
朱興明這個副指揮使,原本崇禎的意思是只是讓他歷練一下而已。可朱慈烺執掌之后,上來就扳倒了狗官陳演、魏藻德還有太監王之心,這無形中已經得罪了不少官員了。
你是個太子,將來登基是需要群臣輔佐的。若是得罪人太多,不知會有多少明槍暗箭的想害你。畢竟太子其實是個尷尬的位置,看似皇位唾手可得,實則充滿了變數。
歷史上,真正太子順利繼承皇位的并不多。大多數,要么被逼謀反要么被廢甚至于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