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沒有懿安皇后張嫣,大明怕是也到不了崇禎手里。崇禎皇帝一家對其感恩,那也是情理之中。
朱興明卻非單單如此,他敬重的,是張嫣的人品。
坦白說,如果在盛世,朱興明愿意做一個仁君。他或許對這幾個太監連打板子都不會,頂多呵斥他們幾句。
而生逢亂世,人命如草芥。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婦人之仁只會害人害己。在在此時,仁慈是拯救不了大明的。
懿安皇后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她希望朱興明做一個善良的孩子,卻又不希望他做一個寬仁的太子。這時常使張嫣感到非常矛盾,從親情上來看,朱興明只是個孩子,他應該有孩子的天真有孩子的善良。
可從大明的角度來看,朱興明必須要狠!一定要狠!只有夠狠,才能去對抗這個崩壞的世道。
可太狠就是暴戾,很容易成為一個暴君。但只要保持初心,向朱元璋這樣的‘暴君’不妨給大明多來幾個。
其實懿安皇后張嫣自己,也很久沒來這后花園了。當她看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的農作物的時候,著實被吃了一驚。
要知道,張嫣原本是出自普通百姓人家的。她多少知道一些民間疾苦,不過像是這么高產的糧食作物,她還是第一次見。
“興明,這些東西、怎地結了這許多果子。你說,真的能吃么?”
玉米即將進入成熟期,朱興明看著那個被金寶踩踏的玉米,他俯身過去將玉米撿起來:“大伯母,這個可是好寶貝。”
被外衣包裹的玉米,修長而飽滿,張嫣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作物:“嗯,看起來很不錯的樣子。你看,都結了這么多的果子。興明,此物如何食用?”
“現在尚未成熟,可直接水煮或者烘烤啃食。若是再過七八日,便可將此物掰下來,剝開外衣在太陽下曬干。然后如小麥一般的,磨面做窩頭或者熬粥了。”
張嫣聞言大吃一驚,要知道小麥的產量是和這東西沒法比的。若是玉米能有小麥一般的作用,可做窩頭可蒸煮可熬粥,如此巨大的產量當真是能救萬民與水火了。
這遠遠還不止如此,朱興明指著另一片規劃出來的一小塊土地:“福伴伴,你跟我大伯母說說。”
大仇得報的來福很是高興,他恭恭敬敬的對張嫣施了一禮:“懿安娘娘,這塊地是奴婢按照太子爺的吩咐,少澆水或者不澆水。可娘娘您看,這塊地的產量依舊很高。這也就是說,再遇到天災的時候,這種作物還可以抗旱。”
朱興明帶回來的這些玉米種子,其實是比這個時代的同類農作物要耐寒耐澇的多。他讓來福做的實驗,按照去年山東地區的降雨量,對一塊試驗田澆水。結果,雖然這塊僅有不到一分地的玉米,雖然產量低了些,可并沒有出現莊稼旱死的情況。
只是,這些陌生的作物太過神奇,懿安皇后張嫣一時有些不敢相信。朱興明將玉米剝開,里面金燦燦的玉米粒,著實驚呆了眾人。
懿安皇后身邊的小宮女們竊竊私語,有人低聲道:“哇,好好看,你看,就像是黃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