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糧無餉,這種事遼東的洪承疇最有發言權,他曾經經歷過。如今這天子腳下,京畿的京城官兵都如此。
幸虧是朱興明接手了這個爛攤子,這也難怪闖賊打進京城如入無人之境。這樣的軍隊,何來戰斗力可言。
五軍營的將士怨聲載道,眼看著嘩變是遲早的事。已經有不少的將士覺得前途渺茫,與其在軍營混吃等死,倒不如參加反賊搏一把。據說,參加闖賊的人中,已經有人做了大官發了財的。
這種不滿情緒在軍中迅速蔓延,尤其以左掖軍最為明顯。
五軍營是明朝的主力部隊,分為中軍、左掖軍、右掖軍、左哨軍、右哨軍,“五軍營”之名便源自于此,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五軍”之名源自五軍都督府。
左掖軍因參加過京城保衛戰出力最多,卻得到的賞賜和待遇最差。幾年前,建奴皇臺極南下,兵臨北京城下。
己巳之變,也就是建奴攻明京畿之戰。大戰開始,皇臺極帶著手下的猛將精兵狂攻北京城。
明軍與后金軍在廣渠門和德勝門先后爆發了大戰,后金軍都被打退了回去。
而當時,負責廣渠門和德勝門的,正是三大營的左掖軍。當時,左掖軍確實也拼盡了全力,會同袁崇煥的遼東軍,給予了皇臺極沉重的打擊。
北京城守住了,左掖軍也立下了一份功勞。可事后論功行賞的時候,左掖軍得到了并不怎么公正的待遇。
比如說犒賞,雖然沒法和中軍比。但沒怎么出力的左哨軍、右哨軍比他們功勞大,就連右掖軍的將士都得到了犒賞,他們左掖軍只是給了個口頭嘉獎。
就問你,誰能不氣。也就是說,左掖軍毛都沒有一個。口頭嘉獎又不能當飯吃,于是左掖軍的將士們開始鬧事。大概后來此事捅到了御前,崇禎皇帝自覺也說不過去。據說,后來朝廷撥付了兩千兩銀子給左掖軍。
可是,這筆銀子的去向成謎。左掖軍的將士,依舊連根毛都沒看到。于是,再次的鬧事。
但這次,左掖軍的提督清遠侯王何福,私自斬殺了幾名帶頭鬧事者。后來,此事便被生生壓了下來。
在左掖軍中,流傳著最廣的一句話就是:“爹不疼、娘不愛,左掖軍,真是后娘養的!”
“不行,不過了!老子當兵就是想混口飯吃,現在倒好,把咱們打發到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老子不干了!”左掖軍中,有人開始煽動鬧事。
這種事,大頭兵是不行的,煽動鬧事的大頭兵最終的結果要么就是挨軍棍,甚至于砍頭梟首示眾。
煽動鬧事的是個把總,把總是明代陸軍基層軍官名,在明代屬京營、邊軍系統,秩比正七品,次于軍中統率千名戰兵之千總,麾下約有戰兵四百四十人。
把總屬于基層軍官,好處撈不到,氣沒少受。下面將士的怒氣都發泄在他身上,而他又沒有能力撈油水。油水,都被上面的官員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