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朱興明的性格變化很大。
之前的他,也是殺伐果斷。
可是做了帝王的位置上久了,朱興明發現壓根就不是這么一回事。
“朕身處此位,每一道旨意,都關乎國法綱常,關乎無數人的身家性命。若僅因憐憫而輕下判斷,或因憤怒而倉促行事,非但無法伸張正義,反而會制造更多的冤屈,甚至動搖國本。朕,必須看到確鑿無疑的證據,必須確保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經得起天下人的審視,經得起史書的評判。”
這番話,如同重錘,敲在孟樊超的心上。
他忽然明白了,皇帝并非冷漠,并非不近人情,而是身處其位,必須保持極致的冷靜和審慎。
自己所看到的,或許只是冰山一角,而皇帝所要權衡的,卻是整個冰山的重量以及其下的暗流洶涌。
御書房內皇帝那番冷靜到近乎冷酷的話語,讓孟樊超沸騰的熱血逐漸冷卻。
他明白,陛下并非不愿為民伸冤,而是身處九五之尊,每一步都必須踩在堅實的證據之上,容不得半分俠義心腸的沖動。
這樁案子,已不僅僅是為蘇婉清父母討還公道,更是對他孟樊超能力、心性和忠誠的一次嚴峻考驗。
他沒有立刻大張旗鼓地前往杭州,那無異于打草驚蛇。他先是動用了暗衛在江南的隱秘網絡,派出了數批精干人手,化裝成商旅、流民、游方藝人等,先一步潛入杭州府和錢塘縣,進行前期摸底和布控。
他們的任務是摸清王大宇和趙蟠的日常行蹤、勢力范圍、以及可能存在的弱點,并嘗試接觸可能的知情人,但絕不輕舉妄動。
同時,孟樊超對蘇婉清做了周密的安排。他并未將她留在京城,而是決定帶她一同南下。
原因有二:一是蘇婉清是苦主,對當地情況、人物關系最為熟悉,是活的地圖和人證庫;二是將她獨自留在京城反而更不安全,帶在身邊,在自己的保護下更為穩妥。
他讓蘇婉清換上男裝,扮作自己的隨行書童,并再三叮囑她,無論遇到何種情況,沒有他的指令,絕不可暴露身份,更不可沖動行事。
一切準備就緒,孟樊超帶著化名“蘇清”的蘇婉清,以及兩名扮作伙計的得力暗衛,乘著一艘看似普通的客船,沿著京杭大運河,悄然南下。
船行數日,抵達杭州時,正值江南鶯飛草長的暮春時節。西湖碧波蕩漾,垂柳如煙,街市繁華,人煙阜盛,一派人間天堂的景象。
然而,在這片富庶秀美的外表下,孟樊超卻能敏銳地感覺到一絲不同尋常的壓抑氣氛。碼頭上稅吏的盤剝似乎格外嚴苛,街巷中偶爾可見神色倨傲的家丁簇擁著華服子弟招搖過市,市井百姓交談時,眼神中總帶著幾分謹慎和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