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昏庸,寵幸妖妃,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不論是朝廷官員,還是民間百姓,都深受其害。
當時還是三皇子的永安帝,在南疆戰場上站穩腳跟,打退了南疆之后,執掌兵權,振臂一呼,打著除妖妃的旗號,領兵回京。
如果成功,當時的三皇子極有可能登上皇位。
若真是如此,那廖家就是皇帝的外家,可如果讓他知道,廖家護不住他的母親,讓她母親死在廖家,他會不會對廖家問罪?
更何況,讓“廖澄碧”活著,就是連接皇帝和廖家之間的紐帶,這對廖家而言,有很大的好處。
于是,在廖家夫妻倆的謀算下,他們默認了讓王映霞代替廖澄碧。
再后來,廖家老太爺去世,知道這個秘密的,也就只剩下廖家老太太秦洛華一個人。
宋嬤嬤講完了這樁關于秦家和廖家的秘辛,然后再開口道:
“陛下,這件事本來不應該被其他人知道,是廖家老太太昔日在佛堂念經祈福的時候,自己對著佛祖說出來的。”
“她說自己犯了大錯,對不起自己的女兒,害得女兒無辜枉死這樣的話。”
“那個時候,恰好當初賢妃娘娘還沒被指婚給陛下,她因為貪玩在佛堂里藏著,把這些話給聽了個徹底。”
賢妃也是廖家人,是永安帝舅舅家的庶女。
當時,賢妃還沒有遇到自己的心上人,也沒有被指婚給三皇子當側妃,她聽到了廖家老太太在佛堂的懺悔,覺得事情很有蹊蹺。
廖家老太太怎么會害死自己的女兒呢?
她只有一個女兒,那就是宮里的廖澄碧,可廖澄碧不是還好好活著嗎?
從那之后,賢妃就開始起了疑心。
之后,她被指婚,成為三皇子側妃,也有了更多機會進宮見自己的婆母,然后她發現了不對勁——
廖澄碧是京城人士,吃不慣西南的魚腥草,每每聞到那味道就會嘔吐,可宮里的那一位吃涼拌魚腥草的時候,卻并沒有任何不適。
廖澄碧是官家小姐,飽讀詩書,性子柔和,可宮里那一位雖然也認字,但在才學上卻略遜一籌,甚至動輒對宮人打罵。
廖澄碧之前在妖妃的磋磨下,身體不是很好,尤其是月事來的那幾天,完全下不了床,可宮里那一位卻生龍活虎,并無任何異樣。
……
賢妃沒有被指婚之前,也得叫廖澄碧一聲姑姑,對這個姑姑也算了解,成了三皇子側妃之后,廖澄碧就是她的婆母,她更要用心了解、時刻孝順。
也就是在這種常年累月的觀察中,她終于發現,宮里生活的那個人,跟她了解的姑姑廖澄碧,并非完全一樣。
于是,賢妃暗中調查打聽,打聽出了廖家老太太秦洛華昔日有個私奔出去的雙胞胎姐姐。
然后,她將這一切線索串聯在一起,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宮里的人并非永安帝生母廖澄碧,而是已經被人取代了。
“可是沒有證據。”宋嬤嬤又說了一遍,“一個人的口味和性格,都是有可能改變的,從前不愛吃的,現在愛吃了,從前性子好的,也可能在遭遇某些事情之后,變得潑辣厲害,這些都是正常的改變。”
所以,賢妃只覺得太后與從前的姑姑不同,卻沒有絲毫證據證明,她不是從前的姑姑。
也正因為沒有證據,所以賢妃一直將這個秘密憋在心里,除了她的心腹宋嬤嬤,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