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憶舒和蕭可兒繼續南下,前往滄州,這一路還算順利,沒遇到什么突發事件。
只不過這一路上,仍舊是遇到了很多遭遇干旱的百姓,好多人在本地活不下去了,打算往其他有水的地方,看能不能謀一條生路。
更多的人是聽說朝廷派了皇子在濟州賑災,便想著去濟州看看情況。
“這些百姓太可憐了,如果真有人會求雨就好了。”蕭可兒看著路邊的百姓,感慨道,“現在就差一場雨,哪怕是一場小雨,就能給他們帶來希望。”
沈憶舒對這些受災的百姓也心生憐憫,但是她看的更透徹,便說道:
“天災這種事,是不能靠人力去阻止的,這世界上也沒有人真的有那樣的神通,可以求一場雨,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好好處理現狀。”
“濟州、滄州等地干旱,糧食顆粒無收,百姓們沒有收成,沒飯吃,糧食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糧價必然會上漲。”
“甚至有些黑心的糧商,坐地起價,惡意哄抬,讓很多普通百姓買不起糧食,我在離開濟州之前,已經跟沈氏商號的各個掌柜說過,讓他們保持原價,不能漲價。”
“同時,沈氏還會額外拿出一筆錢,在全國各地去收購糧食,然后原價賣給百姓們,中間的虧損由沈家自行承擔,希望這樣能給百姓們減輕一些負擔。”
蕭可兒聽了沈憶舒的話,不由得贊嘆道:
“沈姐姐,還是你想的周到,你永遠都能走一步看三步,我還沒想到這里來呢,你卻已經把該做的事情做好了。”
“你我不一樣。”沈憶舒溫婉一笑,解釋道,“你是城王府小郡主,是城王獨女,金尊玉貴長大,雖然在封地的時候,也曾跟著他們外出剿匪,但其實很少與民間打交道。”
而沈憶舒,自從及笄那年父兄亡故之后,整個沈家就靠她一個人撐著。
她一個孤女,手中掌握著那么大的財富,而且背后沒有個撐腰的靠山,要耗費多少心血才能將沈家保下來,化明為暗。
這其中,她經歷過的辛酸艱苦自不必說,更何況,她小時候也偶爾跟著父親做善事,見識過了民間疾苦,自然也知道該怎么處理。
蕭可兒聽懂了沈憶舒的未盡之意,便說道:
“沈姐姐,我以前是不懂這些,但是這一路跟著你出來,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后還會學更多,終有一日,我也會長成那種深謀遠慮、處變不驚的樣子。”
沈憶舒被這話逗笑了,覺得蕭可兒甚是可愛。
這一路緊趕慢趕,中間在野外休息了三次,又在一個小城鎮歇了一次腳,補充了一些物資,隨后一鼓作氣,抵達了滄州。
沈憶舒她們到的時候,天色已經很晚了,城門即將關閉,她們將將在城門關閉的前一刻,趕著入了城。
由于天色太晚,她們這一行人數又多,本來很難找到合適的住處,若是住客棧的話,恐怕沒有這么多空房間,能容納這么多人,最大的可能就是分散開來。
但是幸虧沈憶舒提前給藍月寫了信,讓她先一步趕到滄州,做了安排。
藍月此刻就在城門口不遠處等著,見到帶有沈家標志的馬車,趕緊迎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