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氏仔細想了想,許久后才點頭道:“你說得對,我不能慌,當年的事只有你我知道,其他知道這件事的人全都死了,只要我們不說,就不會有人知道。”
當年她讓黃媽媽找人尾隨彼時身懷六甲外出的陸夫人,在她的馬車上做了手腳,讓她在途經勇山縣時出了事,早產生下一子。
不過陸夫人回來后告訴眾人孩子死了,他們按習俗埋在了當地,當時陸慶生也去看過那孩子的墳包。
再后來陸夫人很快又有了陸婉晴,生完陸婉晴后,陸夫人的身子越來越弱,苦苦支撐了五年就離世了。
而那五年又因為她生病,陸家人竟然一次也沒再去過勇山縣,再后來陸夫人過世,陸慶生又續娶了她,再加上府上各種雜事堆積,陸慶生也就漸漸忘了那個死去的孩子。
這些年從未聽他再提起過,君氏都以為他已經忘了,可今日她才知,陸慶生心里還是記掛那個孩子的,要不然也不可能因為陸婉晴一句長得像就去見陸大將軍。
“夫人想明白就好,咱們就當不知道這回事,日子該怎么過還怎么過就成了。”黃媽媽順著她的話道。
當年她替君氏做的事可不止這一件,她沒覺得有什么好怕的,只要她不說,誰能知道?
君氏頷首,“黃媽媽說的是,方才是我多想了,等大人回來,我們都不再提這件事便是。”
沒人提,時間一長自然就不會再記得。
……
這幾天,江沁語一點一點的讓莫神醫和他的學徒知道了消毒的重要性,順便也讓他們明白了針管的制作是個精細活,馬虎不得。
“原來做這東西要這么多工序?”莫神醫面色郁郁,“那若是想要把天花疫苗在整個大越推行,豈不是要等許久?”
江沁語用事實讓他看到了,每個人的血都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針管給多人使用,很可能會導致別的疾病傳播,因此他之前的想法就不適用了。
江沁語搖頭,“也不盡然,只要想辦法提高產量,疫苗的推廣就不會有多大阻礙。”
而且一旦這樣的批量生產模式傳開,也會徹底改變大越的生產模式,帶動整個生產業的發展。
從長遠看,很可能會因為針管的生產改變大越的經濟情況。
江沁語想到這里,覺得拿出批量生產線的事還是需要更加謹慎,不是她怕事,而是要考慮到這樣的東西引發的連鎖反應她能不能控制得住。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原本某個百姓在一家作坊做工,一個月能賺一兩銀子,維持一家五口的基本生活,而這樣的工人在這個作坊總共有二十個。
那么,在批量生產的思維和工具出現后,可能這個作坊就只需要五個,甚至更少的工人了。
那些失業的工人又要如何養家?
而整個社會無法吸收大量的失業工人,社會的動蕩又要誰來維持?
總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成為蝴蝶效應,特別是改變歷史進程的事,哪怕是小事,也可能成為引發驚天動地大事的導火索。
“提高產量?就是要多找人來做嗎?”莫神醫皺眉,“那得需要多少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