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老爺比顧二老爺大八歲,比顧三老爺大九歲,因而顧四爺、顧五爺雖是二房和三房的長子,也只能屈居第四、第五。
顧四爺、顧五爺雖接受了招安,面對陳韶時,還是很緊張。陳韶稍稍寬慰幾句,便轉入正題:“顧家為何會千里迢迢到洪源郡來安家落戶?”
顧四爺訕訕道:“據說是朱老太爺與家中吵架后要離家出走,家中老太爺與朱老太爺關系親厚,便同他一道來了這洪源郡。”
跟張忠才的回答差不多。陳韶又問了幾句,答案都大差不差后,才問起關鍵:“顧家是來了洪源郡就每年往吳郡本家運送糧食,還是近些年才開始?”
顧四爺老實回答道:“近五六年才開始。”
陳韶盤問:“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
顧四爺默算片刻,答道:“應該是元和十六年十一月。”
陳韶看向顧五爺。
顧五爺忙答道:“就是元和十六年的十一月。”
陳韶追問:“為何要往本家運糧?”
顧五爺道:“江南那邊的糧價更高一些,運過去可以賣更多的錢。”
陳韶看向顧四爺,顧四爺也做了同樣的回答。陳韶想一想后,沒有去問為何早些年沒有將糧運到江南去賣的問題,而是接著往下問道:“顧家與朱家的商隊同撣國好幾個大將軍私下買賣青玉的事,你們知道嗎?”
顧四爺和顧五爺的臉色瞬時變了。
這是知道的意思了。陳韶不給他們辯解的機會,徑直問道:“顧家買那么多青玉是做什么?”
顧四爺磕磕巴巴地答道:“為了賺錢。”
“為了賺錢……”陳韶看他們不像說謊,便問道,“這么說來,顧家大房投靠前朝太子玄孫,意圖謀反的事,你們都不知道?”
顧四爺和顧五爺的臉都白了,手忙腳亂地跪在地上,哆哆嗦嗦的,半晌都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
陳韶也沒有讓他們起來,把朱家的那幾卷世襲詔書遞給蟬衣,讓蟬衣拿去給他們看過后,看著嚇成一攤爛泥的兩人,平靜道:“這么大的事,顧爺、顧二爺他們當真沒有跟你們說過?”
兩人驚恐萬狀地連連磕頭。
“磕頭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由著兩人磕了半晌頭后,陳韶淡聲開口,“既然你們都說不知道,那就證明給我看。回去能挑多少就挑多少,務必要挑選你們信得過的得力干將,明日跟著我去顧家捉拿反賊!”
兩人連聲應是后,相互攙扶著去了。
看著兩人漸行漸遠的背影,陳韶又吩咐李天流:“丁家、任家都押解著文家和朱家莊子上的人回來了吧?你安排人去他們當中挑上兩三百精明強干之人,明日同著我們一起行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