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索再三后,她將排查案子真假與細節的工作交給了駱爺,另外又調了兩個衙役跟著他,一方面是監督他,一方面也給他打打助手。
剩余的四百多樁糾紛,陳韶花了一整日的時間,按照大小簡單地分好類后,又花了足足半個月才全部解決完。
解決完糾紛,還沒有來得及歇息,七爺又帶著徐夫子找來了。
“知道大人前些時候忙得腳不沾地,”七爺坐下來,接過全書玉遞來的茶擱到一邊,笑著說道,“這不,我們特意等著大人不忙了,才找上來。”
徐夫子與陳韶相處的時日還不長,做不到七爺這么隨意,聽到他的話,下意識解釋:“各村學習養護藥材的村民都已經學成回去,后續該如何安排,良柱兄不在,還得大人拿個主意。”
七爺接著說道:“雖然良柱跟各個村子的人都講過栽種藥材的重要性,但依舊有不少村子都認為沒有必要浪費田地去栽種那些隨處可見的藥材。”
徐夫子點頭:“可以說,絕大部分村子的百姓都認為沒有必要。”
這個問題,早前已經討論過多次,基本是各說各有理,陳韶并沒有完全贊同過哪一邊。但因為這件事是由趙良柱在負責,所以她愿意先按照他所說的法子實施,再根據實施的結果進行調整。偉人說過,實踐出真知,但現在還沒有實踐,問題又繞了回來,陳韶也沒有不耐煩,而是問徐夫子:“您呢?您認為她們的沒有必要是不是對的?”
徐夫子顯然早已經思索過,沒怎么猶豫,便答道:“站在他們的立場而言,自然是對的。近幾年風調雨順,不止糧食的收成好,這些藥材也長得漫山遍野,明明可以不勞而獲,卻要浪費人力、田地去另外栽種,屬實沒有必要。”
頓一頓,又道:“只要提前做好安排,就如今田間地頭的長勢,足夠惠民藥鋪用上好些年了。”
陳韶將趙良柱的擔憂說了。
徐夫子搖一搖頭,又解釋:“良柱兄的擔憂對也不對,對的方面,自然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村民們栽種過能賣大價錢的藥材后,很難再滿足于栽種這些雜草一般的藥材。不對的方面,則是好的藥材都能種出來,這些簡單的藥材自然不在話下。”
七爺說道:“問題就出在這里。依照田間地頭現如今的長勢,的確可以讓惠民藥鋪用上好些年,但好些年過后呢?村里人要是不愿意栽種,這些藥材要從何而來?”
徐夫子笑了,“大棠不止一個洪源郡,大人也不會一直停留在洪源郡。洪源郡沒有了,別的郡還有。再說了,這些藥材也不是今年收了,明年就不長了。既然每年都長,那就每年都收上三五百斤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便是。”
七爺點頭道:“有道理。”
又對陳韶道:“我認為夫子的話可行。”
陳韶也覺得他的話有道理,但并沒有立刻下結論,而是問道:“先前教各村百姓養護的都是什么樣的藥材?”
徐夫子道:“教的就是他們不愿意栽種的藥材。”
“那這樣吧,”陳韶安排道,“您先幫著估算一下,我們今年存儲多少這些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的藥材為好。再幫著安排一下先前學習的人,看看讓他們各自負責多少斤為好。等他們將藥材采集回來,也處理得差不多后,良柱叔差不多也回來了,到時我們再來商議后續的規劃。”
徐夫子連忙應好。
隨后,陳韶又問了幾句藥鋪的事,七爺才與徐夫子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