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些臺州官府送的慰勞品,戚繼光照單全收,只說了一聲多謝。譚綸代表臺州府來慰勞軍隊,這是公對公,他用不著拒絕。
接受這些慰勞品的時候,譚綸看見了活著的豬羊,笑著問戚繼光,這些是誰送的?怎么有人比我還要積極?繼光一看,正好。你是臺州知府,這件事找你辦正合適。
他告訴譚綸,這些活豬活羊都是臺州百姓自發送過來的。但是我不能白收,我這邊有軍規約束,拿了百姓的東西必須得給錢。
你等著,等我找人算好這些豬羊市場價值多少錢,然后我把錢給你。勞煩你這位知府大人,幫忙找到那些送豬送羊的鄉親,把錢給他們。好意心領,錢是一定要給的。
“繼光,了不起!你戚家軍如此善待百姓,比當年岳家軍也不差了!難怪百姓管你帶的軍隊叫戚家軍,只這一點,就足以和當年岳家軍相媲美!”譚綸挑起了大拇指,從心里往外的佩服。
“譚兄你過獎了。繼光哪敢和當年的岳元帥相比?我只是跟人家學,還沒有學像。我拜托的事情,還請譚知府多多幫忙。那些豬羊的錢,我一定給。”
“用不著!”譚綸果斷地一擺手,“這錢用不著你出,我來付!百姓們自發送豬羊慰勞戚家軍,這是臺州的光榮,是給臺州、給我譚某人臉上增光了!”
“你戚繼光率領戚家軍擊敗倭寇,保護了臺州一方平安,是臺州百姓的恩人!也是我譚某的恩人。”
“于公于私,這些錢都應該算到臺州府的頭上。繼光不要再爭了,就這么定了!反正臺州府、戚家軍,都是為朝廷辦事,這筆錢咱們誰付都一樣。只要不讓老百姓吃虧。我說的對吧?”
“對,譚兄說的極對!繼光就是這樣想的!既如此,那就多謝譚兄了!”臺州府掏錢,比老百姓個人花錢當然強多了。戚繼光不再堅持付錢。
勞軍結束之后,譚綸邀請戚繼光進城,他要擺一桌好酒好菜,給戚繼光慶功。也算慶功宴。繼光不肯。雖說打了一場勝仗,但是倭寇并沒有完全被消滅。
據說這次來犯的倭寇有一兩萬人,這才多少?他在臺州外圍連打了幾場仗,見到的倭寇加一塊兒也不到五千。消滅的就更少了,估計連兩千都沒有,斬首的才三百多。其他燒死淹死了不少。加一塊離著一兩萬也差老遠呢。
剩下一萬多倭寇去哪兒呢?回島國去了?可能嗎?大批倭寇隨時都會卷土再來,戚繼光不敢有絲毫疏忽大意。現在去赴慶功宴,為時太早!
那就不叫慶功宴,叫動員宴!譚綸是打定主意邀請戚繼光吃這頓飯了。你要抗倭,需要臺州府的大力支持。我把臺州府的頭面人物全請來,你和他們見個面,說幾句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話。
這樣一來呢,我為你戚家軍籌措錢糧,城中那些大戶還不得踴躍捐款吧?我不想強令攤派,讓他們自愿掏錢最好。主要是臺州府沒那么多錢。
讓有錢的大戶捐款捐物,本就是籌措糧餉的辦法。譚綸出面,戚繼光只是露個面,說幾句話的事,他又何必拒絕呢?再說,還有一頓好吃的等著。這個面子得給人家譚知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