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戚繼光講的兩國談判過程,三娘子沉思了一會兒,說:“戚將軍,韃靼加入大明的事情不好辦。兩國實現和平不打仗,應該還是可以談的。”
“韃靼人只是想讓明朝把邊境開放,讓兩國的百姓可以做生意,交換物品,這有什么不好的?俺答汗為此甚至愿意向明朝皇帝稱臣,納貢。你們明朝為什么不答應?”
“為什么?這你還用問我?”戚繼光臉上露出嘲笑,心里卻是尷尬的要死。
“因為我不知道,所以問你。這有什么錯嗎?”三娘子更好奇了,“你倒是說說,開放邊境貿易,對兩國分明都是好事,明朝怎么就不答應?”
“土木堡之變,難道你真不知道嗎?”這在明朝來說,絕對是一段屈辱的歷史。戚繼光不愿意提起,但面對眼前這個求知欲強烈的三娘子,他卻不能不說。
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執政期間,瓦剌入侵。朱祁鎮率領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卻由于他自己不懂軍事胡亂搞,導致五十萬大明精銳全軍覆沒。朱祁鎮本人也在土木堡被瓦剌軍重重包圍,并抓了俘虜。
土木堡之變,對整個大明朝都是奇恥大辱。有這么一個血淋淋的前車之鑒,也難怪后世歷代皇帝,都對西北游牧民族深懷戒懼。
開放邊境,在國境線上設立兩國貿易集市,分明是大好事,明朝皇帝為什么不同意?還不是害怕韃靼也像瓦剌一樣,趁機進攻明朝?
又不是沒先例,俺答汗當年就曾經率領韃靼騎兵殺到京師郊外,燒殺淫掠了半個月才走。前有英宗的土木堡之變,現有本朝庚戌之變,你讓明朝君臣怎么相信韃靼是真的想做買賣,而不是要騙著明朝開放邊境,趁機殺進中原,搶劫殺人?
戚繼光把兩次之變一講,三娘子也呆住了。一次抓了皇帝、一次殺到京城郊外,兩國可以說是已經結下了深仇大恨,根本不可能和解了。
“不對,戚將軍,土木堡之變是瓦剌干的,和我們韃靼人沒關系。我們大汗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黃金家族,有著高貴的血統,根本不是瓦剌那些外姓叛臣所能相比的。”
原來還有這檔子事。戚繼光對瓦剌和韃靼之間的關系也是迷糊,反正他們都是草原人。對明朝來說,都是有威脅的敵對勢力。一不留神,這些韃子就會打過來,殺人搶劫搶女人!
“戚將軍,如果我能勸說俺答汗答應和明朝和平共處,不率兵侵略。你可以代表明朝同意在邊界設立供兩國百姓貿易的市場嗎?”
“你勸俺答汗答應不侵略?說得簡單。俺答汗是會信守承諾的人嗎?就算他答應了,那他要是死了呢?繼任者會不會通過邊境市場入侵明朝,你能管得了嗎?”
兩個人嫌站著說話太累,都坐到了墊子上。像朋友聊天一樣,距離還挺近。繼光說了這么多,有些口渴了,起身去找茶碗。三娘子急忙站起來,拿起茶壺往茶碗里面添茶水。
繼光接過來的時候,兩個人的手碰到了一起。三娘子手一抖,茶水撒了半杯。她手忙腳亂的放下茶碗,拿抹布去擦,卻又不小心碰到了戚繼光。
三娘子噗嗤一聲笑了,霎時間艷光四射,整個帳篷里好像都被照亮了一些。戚繼光愣住了,他也是剛發現,三娘子笑起來竟然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