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涌上街頭,夾道歡迎。歡迎英雄戚家軍,入駐莆田城!最好你們住這里就別走了。
鄉紳代表,一位須發花白的老者,攔住戚繼光的馬頭。
“戚大帥,歡迎你率領戚家軍入住莆田縣呀!我們莆田人熱烈歡迎呀!”
“多謝老人家。多謝鄉親們!能夠來莆田,我們也很高興。莆田人民這么熱情,將士們十分感動。鄉親們放心,我戚繼光在這里保證,倭寇永遠進不了莆田!”
“好哇!好哇——”百姓們一片歡呼、掌聲如雷。
歡呼聲好不容易停了。老頭又問,倭寇都在林墩,戚家軍過來,是去打林墩的倭寇吧?你們什么時候去?我們莆田人沒別的,只有豬羊雞鴨、美酒佳釀奉送。
“多謝老先生。不過,我軍不久之前,才在牛田打過一仗。將士們比較疲憊,來莆田打算休整一段時間,然后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方向。”
“哦,好哇!你們就在我們莆田好好休整吧。休整多長時間都行,一直不走才好呢。戚大帥,您把莆田當成戚家軍的第二個家吧。你們住多久,我們都歡迎呀。”
老頭很熱情,莆田的百姓更熱情。老百姓捧著美酒,扛著豬羊肉、大米、蔬菜、瓜果,送給戚家軍。官兵們不收,老百姓非給。這場入城儀式非常熱鬧。
軍隊肯定不能在城里駐扎,進城走一圈,北門進、南門出,駐扎在東門外。
莆田知縣率領著縣里的官員、衙役,帶著禮物過來慰問。告訴戚繼光,戚家軍缺什么少什么,竟管開口,縣里面想辦法給籌備。
繼光說,“還真有件事想請貴縣幫忙。請幫我找個熟悉附近地形的本地人,我們就算現在不去,將來也總是要去林墩的。你幫忙找個向導吧,我要先熟悉熟悉道路。”
“這個好說!”縣令一口應承下來,“這件事交給我了。我保證給您找一個好向導!戚大帥什么時候要?”
“最好是今天。”
“這個沒問題。回去我就找,找到了我就派人給你送過來。”
縣令回城。剛到縣衙,就看見衙門口站了個人。這人穿的干干凈凈的,跑過來向著縣令深施一禮,“在下拜見縣令大老爺。”
“你姓字名誰?找本官有何事?”縣令端著官架子,正義凜然的問。
“在下郝亮,乃是嘉靖三十五年的秀才。今日看見戚家軍來到了咱莆田縣。在下的叔叔、大伯,都是死在倭寇之手。在下和倭寇有不共戴天之仇!”
“在下不懂武藝,沒辦法為親人報仇。戚家軍來了,我家終于有報仇的希望了!倭寇盤踞在林墩。在下別的不行,對林墩的路我十分熟悉。我愿意給戚家軍做向導,帶著他們到林墩,殺倭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