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嬤嬤道:“大少爺雖然是喪妻繼娶,到論到底也是嫡子,以后辛家的偌大家業大半都是大少爺的,陳夫人看中大少爺也是情理之中的。”
且反道是辛華英,如今家里生意插不上手,就是讀書也不知道讀的如何。
雖說李嬤嬤不知道辛九娘讓她這樣做的用意,但是理確實是這么個理。
苓姨娘卻不以為然,在她心中自家兒子自然是極好的,不過是缺個身份罷了。
陳家想將女兒嫁給辛綏安,可是她的兒子也到了娶妻的時候。
在其他上面辛華英已經比辛綏安差上許多,苓姨娘并不想讓辛華英在娶妻這上面也要差上辛綏安。
她一定要為他的兒子好生謀劃。
陳家女兒的身份自然是極好的,父母都是當地的望族,兩個姑姑一個是皇妃,一個是王妃,若是自家兒子能將這般姑娘娶回家,以后的前程自不必說,說不成還要遠遠的越過辛綏安這個大少爺。
苓姨娘的眼中這才有了幾分光彩,望著李嬤嬤道:“你費心了,等明兒我定會讓外院的徐管家好生關照你兒子的。”
李嬤嬤笑著說“不必”,內心卻多多少少有些嗤之以鼻,她是府中的老人,不在乎那些蠅頭小利,若非當初被苓姨娘威脅,她也不定能看上這個小小姨娘,再到后來被拖入到大夫人和苓姨娘之中,不求獨善其身,只是想如今她為著大夫人做事,往后大夫人能念著她的好。
畢竟這府中以后終究是大少爺的天地。
苓姨娘匆匆趕回房中,百般思量如何要讓陳家姑娘能看上他的兒子——她也知曉以辛華英的卑微身份,陳家夫人定是不會看上的,所以就只有從陳水月身上下手,畢竟是小姑娘,見過的事情不多,隨便將她哄開心了就不會想身份上那許多事。可是苓姨娘不覺的又犯了難,便就是那陳家姑娘也不是她小小姨娘能見得上的,更遑論讓陳姑娘看中她的兒子。
這百般為難的困境卻在三日后得到了解決,她身邊的小丫鬟聽說,因著再過幾日辛綏芳便要出嫁,辛九娘便想著姐姐在府中這最后幾日,不妨高興些,便為辛綏芳舉辦了場送別宴。
且還專門請了陳家姑娘。
話傳到苓姨娘的耳中,苓姨娘不免小覷說:“大姑娘以前又不是沒嫁過人,倒整的如今這般依依不舍的模樣,人還當她是小姑娘呢。”
心中自也有許多不平衡之意,嫡出的姑娘就是二嫁嫁給的也是謙謙君子,偏她的六姑娘成了如今這境地。
對辛采菲的憐憫自抵不過苓姨娘要為辛華英謀劃的心思。
不由又憤憤想:九姑娘辦了送別宴,卻將并不相熟的陳家姑娘給請過來,別是為了讓陳姑娘同大少爺兩人培養感情來的,不行,她得為辛華英也創造創造機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