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妹妹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母親和你。”辛綏芳道,“故而就央了你姐夫,想著等孩子們長到三歲的時候再回京,他也同祖父都商量過了,道是同意了,就是有些想見兩個小孫子,卻又怕長生和長福在路上會有什么意外,老人家竟說要趁著過些時日,親自趕來看他們。”
孫家的子孫,是何等可貴,代代單傳,偏生到了這一代一生雙子,可不得把孫老太爺高興壞了,可憐孫老太爺還在朝為官,不能立馬趕來。
辛九娘說:“可見我們的小長生和小長福都是個有福氣的,有這么多人喜歡。”
只是辛綏芳卻有些擔憂說:“只是祖父他年紀畢竟不小了,你姐夫也不想讓他來回奔波。”
孫陌棠是一片孝心,故而擔憂老人家,辛綏芳事事都將夫君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是以也并不想讓孫老太爺奔波勞累,只是這哪里能阻了心心念念盼著見孫子的孫老太爺?倒是長姐多憂了。
辛九娘最見不得長姐悶悶不樂的樣子,就說:“他想過來你們一味攔著卻也不好,即使旅途奔波勞累,然孫兒的笑意卻能將這些勞累盡數湮滅。”
說話間兩人已到了辛府中,送幼妹出嫁,直到陳府,辛九娘見到了久違的元文英,元文英老遠便叫她過去,辛九娘就同長姐說了一聲,過來尋元文英。
元文英旁邊站著的是元家繼室所出的嫡次女元文靜,兩人雖說并非一母同胞,然相處的卻極好,元文英將元文靜介紹給辛九娘認識,元文靜一聽說眼前人是世子妃,心思便活絡了起來,就忙蹲身道:“見過世子妃。”
“快快請起,你既是文英的妹妹,而我將文英引為知己,自也將你當作妹妹。”辛九娘這話不過是客氣,元文靜的樣貌同長姐元文英相去甚遠,眉眼雖有相似,然而到底不及元文英身上的氣度,況一雙眼睛骨碌碌的轉,透著一股子勢力勁,讓人看著便不喜。
辛九娘并非以貌取人之人,是以也只是不喜,并不曾去猜想什么。
倒是這元文靜極是自來熟,就道:“先前的時候,聽長姐說起過世子妃,道是氣度非凡,難得的是心思澄凈,那時候我便想著能勝過我這神仙似的姐姐的人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的,可是今日見著了,世子妃真是同我這以往見到的人都不一樣呢,我從沒見過像您這般眼角眉梢都帶著風流的人。”
元文英則說:“你瞧瞧,我這妹妹慣常極會說話,如今見了世子妃,卻是更會說話了。”
“令妹著實口舌伶俐。”辛九娘順著元文英的意思道,若是掩去其前半句‘勝過我這神仙似的姐姐’,她倒是能將元文靜這話當成單純的溢美之詞。
也虧了元文英并不是旁人,不是個愛比較的,而辛九娘也不是因為三言兩語就會被哄騙的人,就掠過她這句話,同元文英說起了旁的,元文靜卻成了空氣一般。
辛九娘同元文英說的卻正是宋琳瑯的婚事,想請元文英打聽著元家族內可有適齡婚配的人選。
元文英以前到王府看望元太妃的時候,是見過宋琳瑯的,跟著溫懷瑾長久養出來的氣度,一般的嫡女都比不過,是而也上了心。
元文英心中有個人選,就是有些不確定,不知該不該說出來。
辛九娘看出了她的猶豫,就道:“既是有什么話,元姐姐不妨直說吧。”
“那我就不慚,自薦胞弟了。”元文英道,“令弟只比我小一歲,自幼是養在祖母膝下的,被教養的也是得體,只是我們早逝的母親并不得父親的寵愛,故而我同弟弟在父親面前不是很得臉,故而怕有些委屈琳瑯姑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