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忙辯解說:“不論旁人如何,臣婦是沒有用心不良的。”
“你還敢說!”李太后惡狠狠的看向她說,“若非是你們,我好好的孩子哪里至于此,你們不就是想著等著我的琇瑩毀了容了,便一無用處了?呵呵,哀家偏不如你們所愿,不管琇瑩是毀了容了,便是她癱了瘸了,也始終是哀家心尖尖上的那一個,沒人能代替!”
孫氏面色大變,太后的意思豈不就是便是李琇瑩毀了容了,能有資格做皇后也僅僅是她罷了,不由戚戚然。
李琇瑩大為感動道:“姑祖母從來都待我如此之好,卻讓我受之有愧。”
太后不由又是憐憫,又說:“那李琇彩傷了我的心尖尖上的人,竟想要這般輕易的便了了,這怎么能行?孫氏,傳哀家的口諭,就說李氏琇彩,不敬長姐,私德有虧,實辱沒了李家列祖列宗,這一年里便于祠堂中靜思己過,好好兒的讀讀《女兒經》、《列女傳》,曉得三從四德,好修身養性,再別犯這樣的錯了。”
孫氏忙道:“臣婦遵命。”
孫氏同李琇瑩從太后的宮殿里出來,又回府,心中著實無可奈何,明明都是侄孫,怎么就李琇瑩在太后的跟前不一般呢?
這等煩苦在心中,然而每日里卻還不得不操辦李琇瑩的生辰宴,卻別提有多郁悶了。
時日一轉便到了五月十二這一日,正是李琇瑩的生辰,都曉得太后極是寵愛這位侄孫女,又只待景和皇后一去,便會成為新后,都很是看重,京中有些名姓的人家都送了禮上來,只于叡王一府不曾有什么表示。
這廂賓客滿堂前來恭賀李琇瑩的生辰,那廂里李琇瑩才剛坐到梳妝臺上,前來給她梳妝的婢子還未過來,她對著銅鏡陰冷一笑,然后用手撫上面上的小紅點,神奇的一幕卻出現了,原先在外頭都說去不掉的紅點,她不過用熱水燙了一燙便沒了。
聽著外頭有動靜了,她又忙將帷帽給戴上,原是來梳妝的婢子,瞧著李琇瑩這樣,也不由犯了難,“大姑娘,您這樣我們也不好梳妝的。”說這話時婢女也是戰戰兢兢的,畢竟對女子來說面相最重要,都曉得李琇瑩被毀了容,卻沒人敢在她面前說,然而不將帷帽去了,卻又著實不好梳妝,婢女也很是為難。
李琇瑩眼中是一成不變的清冷。
正這時,李家的二姑娘、四姑娘、六姑娘紛紛進來,也聽到了婢子的請求,旁人都裝作沒聽見的樣子,偏李琇嬿極是天真說:“就是就是,都曉得說大姐姐脾氣古怪,卻也不必為難一個婢子,便將帷帽給摘下來,我們做姐妹的又不會笑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