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這位大漢的肱股之臣,本應是得到漢武帝的器重,可是因為某個大人物而變得處境尷尬,最起碼在大漢的臣子眼中,主父偃是做了一件最錯誤的事。
這件事,還是和李文浩有著直接關系。
當年的主父偃主要負責外交問題,據說還和大夏的這位李相爺有著不淺的關系。
李文浩還向主父偃索要了一名奴隸。
主父偃是想都沒想,直接把那個奴隸以及奴隸的外甥,弟弟,全都給送了過去。
可是誰能想到,現在這二位都成了名滿天下的名將。
霍去病和衛青的名聲越大,主父偃在大漢的日子就越難過。
畢竟誰讓當初是他親自把人送到大夏去的呢?
說是給大夏送過去兩位戰神也不夸張。
這種事情大家都是一清二楚的,可是也沒人敢放在明面上說。
現在被漢武帝給點名了,主父偃心里能好受嗎?
本該是大漢手中最鋒利的刀,可是現在卻是在為敵人效力。
這種滋味,誰受得了啊。
且不說別人是怎么看待主父偃的,就連他自己的心里都不好受。
這些年,自己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一步步的成長為大漢朝廷的中流砥柱。
他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陛下會逐漸淡忘那件事。
沒曾想著漢武帝是一直銘記在心,時不時的還會提出來。
可他心里實在是太冤枉了,畢竟當年可是漢武帝親口答應的。
如果不是陛下授意的話,他也不敢做那種事。
現在倒好,直接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自己身上,這太冤枉了。
可沒辦法,誰讓人家是皇帝呢,你跟皇帝講道理,那不是找死嗎?
如果他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當年這件事是劉徹點頭答應的,那劉徹肯定會更加憤怒,到時候說不定會讓自己永遠的閉上嘴巴。
這種代價,他實在是承受不起。
這種風險,他也不敢冒。
此時此刻,整個大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片刻,漢武帝劉徹沉聲道:“這么幾年的時間,我們大漢面對大夏的時候,已經完全處于下風了,根本不是對手……”
“現在大夏的每一次計劃都可能給我們大漢帶來嚴重的損害,這就導致了人家只要是做點什么事,我們就不得不猜來猜去的。”
“朕也不想草木皆兵,杯弓蛇影,奈何李文浩這個家伙實在是太能折騰了,非要讓這天下大亂不可。我們還必須要想辦法盡快的想出來應對的方法,否則這以后天下,豈不是只剩下一個大夏?”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咱們大漢豈不是要淪為別人的墊腳石?到時候你們想做亡國奴嗎?”
聞聽此言,臣子們嘩啦啦的跪倒一大片。
“臣等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