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離開,國立自治大學就是他們離開墨西哥的“籌碼”,過去,至少在十年前,在《長安日報》高等教育增刊首次發布世界大學排名之前,沒有人會注意到這所大學的。
但是有了國際排名之后,國立自治大學的畢業證開始在美國得到了認可,由此他們紛紛離開墨西哥,前往美國,現在甚至就連同在大眾公司的工作經歷,也是個人離墨的鍍金。
“那些高素質的人才移民去了美國,就連同普通的墨西哥人也在往美國偷渡,這樣的國家,你說會有希望嗎?”
面對這樣的反問,孟依志是無力辯解的,確實,正像他說的那樣,在所有人都紛紛逃離的情況下,墨西哥自然沒有未來可言。
“是啊,因為那些人才的離開,我們的工廠甚至都無法雇傭到足夠的工程技術人員。”
當然,實際上公司也不愿意雇傭太多的本地工程技術人員,畢竟,所有的外資都傾向于技術自己掌握,本地人負責生產就行,其實,投資嘛,本質上就是為了利用廉價勞動力。
兩個人就這樣坐在辦公室里聊著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孟依志認為這個國家是有前途的。
但是現在呢?
面對殘酷的事實,他不得不承認一點——墨西哥壓根兒就沒有什么前途,畢竟,相比于建設自己的國家,他們更渴望去建設其他的國家。
到了墨西哥的時候,他們同樣也聊到了其他的國家,比如說韓國。
“韓國……像韓國這樣的國家他們不也是這樣嗎?
對于韓國人來說,他們最好的選擇就是到sea,可是為什么韓國能夠發展起來呢?”
面對他的問題,本杰明想了一下,然后說道:
“因為兩個國家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并不僅僅只是人種上,文化上的不同,還有一個更核心的原因是——sea對包括韓國在內的很多友好國家的幫助都是極其真誠的。
而這種真誠就體現在人才的培養上。”
在說話的時候,他特意加重了語氣,然后說道:
“如果說,美國對墨西哥的人才是一種掠奪性的話,那么sea更多的時候,是通過幫助他們培養人才,來幫助他們推進國家的建設,從而令其擺脫貧窮。”
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后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說道:
“這一點,韓國人是非常有發言權的,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室友就是韓國人……”
聽本杰明這么說,孟依志笑道:
“那個時候,他肯定沒少向你抱怨吧。”
“抱怨?”
本杰明點了點頭,說道:
“他們又怎么可能不抱怨呢?原本他們考上了南洋大學,就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且在見到了長安的繁華之后,他們自然不想再回去,可是偏偏留不下來,他們當然要抱怨了!”
因為身邊也有過外國留學生的關系,所以孟依志便點頭說道:
“是啊,他們是會抱怨的,但另一方面來說,他們之所以到sea留學,不就是為了建設他們的國家嗎?既然如此,當然要回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