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常務居然記得自己的方景仁連忙鞠躬。
“趙常務!”
“正好,我來這里除了一些國際合作事務之外,還有一件事,正想向你這個撣邦通了解一下,我們一邊走一邊說……”
在sea雖然大家說話的語氣都很委婉,但是談事情的時候,從來都是非常直接的,趙佩琦一上來,就直接了當的問道:
“方處長,你覺得撣邦未來的發展潛力怎么樣?它有可能邁入中等發達國家標準的門檻嗎?”
中等發達國家標準。
這年產的產業規劃會議上,閣下指出的一個標準,按照閣下的要求,用四年時間,通過繼續推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讓包括撣邦在內的“南洋經濟圈”成員國都達到并且超過中等發達國家標準,也就是人均國民收入達到2000美元以上,而去年sea也不過剛剛達到高收入國家門檻——人均國民收入超過4000美元。
而在所有成員國中,撣邦的難度最大,當然,實現也不困難,畢竟,去年他們的人均國民收入已經超過了1000美元,達到1098美元,次遜于暹羅的1185美元。
而這還是建立在“石油危機”的影響下,不過今年大家伙的經濟都不好,高價的石油,對全世界各國的沖擊是史無前例的。
但是經濟總是要發展的。
“這……”
面對趙常務的詢問,方景仁立即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直接回答道:
“常務,眾所周知,撣邦發展最大的難題,并不僅僅因為其地處內陸,沒有出海口,最關鍵的原因在于,撣邦高原占全區80%,交通成本是平原地區的3-5倍,從新安駛出的貨車到臘戍的運費比到曼谷還高。”
兩個人一邊走,一邊聊著撣邦地形對其的經濟發展限制,土地資源有限,高原地形的發展限制,這些都是現實問題,而且看起來幾乎是無解的。
畢竟,交通條件是先天不足的問題,就撣邦的高原地形來說,這種先天不足最終會制約他的經濟發展。
當然這也是趙佩琦最為頭疼的根本原因。
先天不足的地形限制又該如何克服呢?
如果克服不了這一點,那么又怎么可能能夠實現當地經濟的發展呢?
如果當地的經濟無法得到真正的發展,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步入中等收入國家的門檻呢?
他會不會成為南陽經濟圈里的墊底,或者累贅,這些都是問題。
趙佩琪就這樣一邊點頭,一邊聽著方景仁的介紹。
“所以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國際開發署對當地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如何改善其交通上,因為新安距離湄公河不遠,所以,我們首先修建了通往湄公河的高速公路。
利用高速公路將集裝箱運往湄公河岸的港口,再使用內河貨船將其運往暹羅北部,經鐵路運往曼谷,再出口海外……”
因為在當地待了10年,所以方景仁對于當地的交通建設以及產業開發都是非常了解的。
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是sea援助的重點對象,正是靠著國際開發署提供的政府援助開發貸款,使得當地的高速公路以及鐵路建設才會不斷的加快。
但是,作為一個在充足的10年老干將,方景仁是非常了解那里經濟發展的瓶頸在什么地方。
“……雖然現在新安到曼谷的鐵路已經修通,但是眾所周知,伴隨著集裝箱的出現,鐵路的運輸優勢,已經是昨日黃花,世界已經被集裝箱所改變,全世界所有的經濟體以及經濟重鎮都將轉向沿海或者沿江可通航區域!”
接著方景仁又直接說出了他的判斷:
“從這一點上來說,撣邦的經濟幾乎沒有發展前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