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
在方景仁提到這兩個字時,趙佩琦立即想到了關于暹羅“電荒”的新聞。
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外來投資太多,工業生產需求大增,耗電量加大,自然而然的電力供應也就緊張了。
“一邊是外資的利用量的激增,一邊是電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盡管年初暹羅總理范成杰立下“軍令狀”,今年不會再出現電力短缺問題。可剛過了5月份,就被曝出讓制造業大廠“自愿”減少用電需求,比例高達30-50%。
可以說,暹羅的“缺電荒”對投資者而言苦不堪言,不少外資嚇得不敢前去投資。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只能向撣邦購買了20億度電。”
這和撣邦有關系嗎?
難道將來撣邦專門靠向國外出口電力為生?
靠著電能讓當地700萬撣邦人過上中等收入國家水平的生活嗎?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在他一頭霧水的時候,方景仁繼續說道:
“撣邦的電力是富余的,即便是在石油危機的情況下,撣邦的電力仍然沒有漲價,這是因為它幾乎完全依賴座水電站,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國際開發署通過政府開發援助貸款,在撣邦修建了13座水電站,其年發電量超過200億度……”
當年撣邦之所以發展水電,是因為其煤礦儲量有限,但是高原地帶河流眾多,適合修建水電站,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也就修起了水電站。
而靠著充足且廉價的水電供應,撣邦的產業才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所以呢?”
終于,趙佩琦有些按耐不住心里的好奇了。
方景仁回答道:
“這就是解決撣邦交通問題的辦法。”
“什么?”
趙佩琦疑惑道:
“辦法?什么辦法?”
“薩爾溫江!”
直到這個時候,方景仁終于切入了正題,他掀開了白板上夾著的圖表,露出了一張地圖,說道:
“就像我之前說的,集裝箱改變了所有的一切,而撣邦位于內陸,不過薩爾溫江卻恰好穿越撣邦中部,它是國際河流,流經唐山、撣邦以及暹羅,最終在毛淡棉注入安達曼海。”
聽著他的介紹,趙佩琦的眼前一亮,說道:
“你的意思是,利用薩爾溫江作為外出河道,發展當地的經濟,從而令其在國際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嗎?”
這倒是一條思路,而且還是一條不錯的思路,江……也可以行船啊,無非就是需要海港轉運而已,但是運輸成本的增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