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努力發展經濟,本身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過上好日子嗎?
提到不能永遠做牛做馬的時候,朱啟銘用語重心長的語氣說道:
“在過去的幾年中,“大馬奇跡”和韓國的“漢江奇跡”都是為世人所矚目的,但是在這些輝煌的背后,正是那些一生忙碌在工廠,飽受萬般壓榨的勞動人民。
可以說,這種勞動密集型和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大繁榮,恰恰就建立在了雇主的貪婪剝削,以及惡劣的工作環境之上。
從漢江到曼谷,從曼谷到吉隆坡,幾乎所有的工廠,工人們要從早上八點半開始工作,晚上十點到十一點半才能收工,幾乎全月無休,每周最多休息半天。日常要忍受工長的責罵和各種莫名其妙的懲罰、克扣。
昏暗的工廠沒有安裝足夠的照明燈,沒有通風扇,大量工人患上眼疾,長期操作機器導致手被損傷……”
喝了一口啤酒,直視著林廣智,朱啟銘說道:
“我在長安的時候,聽說過一件事,說大馬的醫院里接手指一絕,因為人太多了,醫生天天練啊。因為金屬加工廠有太多掉手指、腳趾的人了,沖床、切割機等機械非常原始,沒有安全措施,一個失誤工人的手指就沒了。工廠賠點錢拉倒了。”
其實,這種事情在其它地方也常見,只不過大馬金屬加工廠多一些而已,工傷自然也就多了。
對于此,林廣智張張嘴,并沒有解釋什么,作為勞工部的處長,他當然知道這一切,他長嘆道:
“這,這就是發展的代價吧,我們起步晚,必須要有相應的犧牲……”
“相應的犧牲?犧牲什么?”
朱啟銘沉聲說道:
“他們不是機器!讓他們在星期天休息!八小時工作制,這些都必須要推行……”
直視著對方,朱啟銘說道:
“這是為了你們的未來,林處長,你在sea讀的大學,你非常清楚,sea是靠的什么發展起來的,我們不僅要提高工人的工資,還要讓工人有時間去消費,為什么sea八點之后不加班?
就是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刺激消費,而不像他們一樣……”
指著那些疲憊不堪的工人,朱啟銘問道:
“他們就像機器一樣,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即便是拿著幾百元的工資又怎么樣呢?他們壓根就沒有時間消費,沒有消費,又談什么市場繁榮?”
面對朱啟銘的反問,林廣智想了一會,然后說道:
“主任,你知道的,如果這么干的話,不僅會導致企業的壓力增加,而且還會影響到我們對外資的吸引,到時候,那些外資很有可能會前往其它地區。”
面對林廣智的反駁,朱啟銘卻冷笑道:
“就我所知,所有的工廠之中,只有外資企業才實施真正的八小時工作制度,也只有他們有雙休日,就像當年閣下說的那樣——靠著廉價勞動力發展經濟的階段,必定是會結束的。勞動者是人,不是發展經濟的“機器”,他們也應該有作為人的尊嚴和快樂。”
接著他又說道:
“你不結束,別人會想辦法讓你們結束。這個別人,可能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