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0章技術改變未來(第三更,求訂閱)
在“堡壘”之中,所有的窗戶都是虛假的,不過只是一個裝飾物而已。
為了弄出窗戶的模樣,堡壘里的大多數探員探員會刻意在上掛上一副畫,弄出有窗戶的假相。
探員們如此,法醫們同樣也是如此。在這棟大樓里工作的并不僅僅只有警察,還有法醫,以及進行科學鑒證的專業人員。
在二十三樓的法醫鑒證中心,假窗戶前有兩張辦公桌拼在一起。中間堆著好多書,還有一臺很有未來感的臺式電子計算機,機身上可以看到“王安電腦”的標志。
清晨,堡壘外面陽光明媚,而堡壘內部燈光明亮。
李江恒到了辦公室,拉開椅子,坐下,開機,等待電腦打開的時候,給自己倒水,然后他又一次翻看著面前的資料。
作為法醫鑒證中心的助理法醫,李江恒的工作并不局限于隨法醫到各地進行現場勘察,作為研究生的他還在研究著一種新技術——dna偵破技術!
兩年前,他在永興大學的實驗室檢視一批dna的x射線圖譜膠片,這些dna都來自他一個同事的家庭成員。
當時,他看到這些家庭成員復雜的dna圖譜中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檢視,他意識到這些復雜的圖譜反映的是每個人的遺傳密碼,相當于每個人特定的dna指紋,可以在法醫領域進行精確的個體識別,也可以與孟德爾遺傳定律配合進行準確的親子鑒定。
也正是從那時候起,他就一門心思撲到了dna指紋研究上,來到國家警察總局的法醫鑒證中心后,李江恒一直試圖將這一技術應用在刑偵破案上。
但很可惜,哪怕就是警察總局,對這一技術也是持以懷疑態度,畢竟,二十一年前,也就是53年,watson和crick才發現了dna雙螺旋的結構,雖然后來,他們兩人因為此項杰出貢獻,獲得了諾貝爾獎生理學獎。
但是dna檢測作為一種新技術,還沒有達到為世人公認的地步。
“只需要一個案子也就行了!”
心里這么盤算著,李江恒看著面前的電子計算機屏幕,調出了一個檔案——這是一個塵封了十五年的案件。
十五年前,在東寧接連有多名“研修生”被強奸、殺害,當時警察總局派出最優秀的探員前往東寧查辦這一案件,但是最終,卻是一無所獲。
“就是這個案子了!”
看著證物鏈中的諸多證據,李江恒用力的拍了下手掌,說道:
“不過,該怎么說服孟探長呢”
不,應該說是總探長!
這是當年他留下來的舊案。
……
“噠,噠……”
辦公室里,趙明慧一邊敲擊著電子計算機的鍵盤,一邊把目光投向探長,自從加入警察總局,成為探員,她已經經手了多個案件。
甚至她接觸的第一個案件還是“安全案件”,哪怕最后移交給了保安局,但也算是經歷豐富。
現在她早就已經不再是“菜鳥”了,可以說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探員。
“明慧,”
突然,探長沖她指了一下。
“這里有一個案子,你處理一下。”
“我”
趙明慧有些疑惑的說道:
“什么案件”
“普通的案件,標準格式化回復就行,這里有法醫的報告,死者是正常死亡,嗯,給地方警局發過去就算結案了,”
有時候,國家警察總局的工作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精彩,畢竟,sea的治安環境還是非常好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甚至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