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預測專題恐怕不好做啊,畢竟,那都是白紙黑字寫著的。”
“確實不好做,但是,50個里面,只要成功幾個,也就足以吸引讀者了,而且更它更強調分析,而不是預測。”
在伍玉堂介紹著他的想法的時候,張國利不時的點著頭,他基本上已經明白了對方的想法,思索了一會,然后對他說道:
“嗯,既然是你提出來的想法,那就由你負責吧。”
隨后他們兩個人又就這件事討論了一會,在伍玉堂離開辦公室后,張國利又一次埋頭研究著全球500強企業的排名。
等到一切都結束的時候,他自言自語道:
“150個!”
這個數字是去年sea的全球500強企業的數據,比前年的149個多出了1個,這差不多是三分之一的體量了,而這同樣也說明,sea的經濟。
“美國企業占據153席……”
看著這兩個數字,張國利輕聲說道:
“美國的經濟依然很強勁啊!真是一個很強大的對手啊!”
嘴上這么說著,但張國利卻又輕笑道:
“不過這也沒什么,就是一個會被超越的對手而已。”
作為金融新聞領域專家的張國利,非常清楚sea的經濟有多么強勁。
去年的經濟雖然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但是經濟仍然保持9%的增長速度,gdp問題第一次超過6000億美元,達到6012億美元。
而美國的gdp則是1.55萬億美元,雖然看似是sea的2.5倍,但是其gdp增長率為-0.5%——這是美國經濟戰后首次負增長!
美國的人均gdp是7420美元,sea的人均gdp是4624美元。
看似有差距離,但是照這個發展速度發展下去。
最多20年,sea就會超過美國。
“超過美國……”
僅僅只是在心里稍微想一下,張國利的內心就有些激蕩,對于經歷過戰爭的動蕩,也親自目睹了這片土地從無到有的快速發展的他來說,他對那一天是充滿期待的。
他所渴望的并不是——超過美國本身,而是想要藉此證明——我們一定行。
“因為我們本身就不比美國人差啊,美國人能做到的,我們同樣也能做到,并且能做得更好……”
在心里這么想著時候,張國利的嘴角輕揚,這一刻,對于未來,他是充滿期待的。
期待著能夠看到那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
有的人看到是未來的美好,而有的人看到的是什么
是對未來的擔憂,就像現在,就像此時此刻,在蘇聯駐長安代表處的那間沒有窗戶的房間里,米哈伊爾拿著新一期的《財富圈》,當然,他所感興趣的并不是什么“狼王”,什么“男孩的長大”。
他盯著的是那一頁對sea經濟的介紹——幾年前,因報道sea企業崛起讓《財富圈》引起了各方的關注。
而這一期的文章中,介紹的是去年sea的經濟發展情況。
在所有的文字之中,最令人咋舌的并不是“6012億美元”的國民生產總值,而是另一個預測——sea將會在今明兩年內全面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盡管蘇聯官方并沒有進行國民生產總值的統計,但是根據蘇聯官方公布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大致可以推測出蘇聯的國民生產總值為4600億-4700億盧布,而按蘇聯官方匯率約6900億美元至7000億美元,雖然理論值上領先sea大約1000億美元,但是考慮到sea經濟的高速發展,相信在未來兩年內,sea就會全面超過蘇聯……”
超過蘇聯!
這四個大字,在米哈伊爾的腦海中不斷的放大著,放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