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時分,官邸的花園。
“數量!”
在完成了五公里的晨跑之后,李毅安吐出兩個字。
“本質上就像廣告一樣,”
其實,認識作戰,最核心的是什么?
就是撲天蓋地的數量。
“一種新的產品,想要迅速的打開市場,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廣告。”
“現在互聯網并不成熟,普通人獲取信息的途徑,也就只有電視和報紙,所以在電視和報紙上投放廣告,收效是十分巨大的。
想要進行認知作戰,完全可以采取廣告的策略,請不同的專家,在不同的電視,在不同的節目中去談論蘇聯威脅,談論金邊與西貢陷落之后,東方陣營的大擴張,然后瘋狂的砸錢進行投放。
這樣的話,肯定可以取得很大的效果。”
聽著父親這么說,李奕軒想了一下,說道:
“這樣效果或許很好,但是操縱的痕跡也太過明顯了,美國的很多電視臺都是獨立電視臺,他們雖然會接受砸錢做節目,可以一旦曝光的話,就會形成政治丑聞,這勢必會影響到認識的灌輸……”
這正是在美國操縱輿論最大的問題——你可以花錢去操縱,但是同樣,也會有一些記者在嗅到其中的貓膩之后,盯上你,然后把你的操縱變成了他們揚名的臺階。
就像水門事件一樣,尼克松身為總統也無法影響包括《華盛頓郵報》在內的多家報紙像瘋狗一樣對他的追捕,最終,逼的他只能辭職。
“你說的沒錯,沒任何人能夠真正意義上操縱美國的輿論,在美國有大約1700家日報,7600家周報,有700家商業電視臺,有276家公共電視臺,還有約8000家廣播電臺。
面對這么大的基數,沒有任何人能夠掌握這些機構,即便是花費幾十億,上百億美元全部收購了,只要美國還允許私人創辦報紙、電視臺、廣播電臺,那么,收購也就是一個笑話,因為,你買的速度,遠沒有別人創辦的速度快,而且,當你收購產生溢價的時候,可能別人只需要花費幾萬美元就創辦了一個電臺,但是你卻需要花費幾十萬美元才能收購。……”
到時候會發生什么?
數以千百計的投機商,會用幾萬個報社、電視臺、電臺來耗盡你的資源。
所謂的“某某掌握美國輿論”本身就是偽命題,哪怕是在尼克松被《華盛頓郵報》盯死的時候,還有不少報社、電視臺站在他的一邊。
本質上,在那種輿論環境下,任何組織和個人,能做的只是“影響”而不是操縱,因為你操縱不了,白宮操縱不了,默多克更操縱不了。
聽著父親說著這些的時候,李奕軒想了一下,說道:
“也正因如此,在數量眾多的媒體之中,如何識別有用信息就成了最大的問題了,嗯……”
稍做思索后,李奕軒又補充道:
“因為它們的報紙、電臺數量多,如果一篇新聞,無論真假,只需要出現在幾個報紙,幾個電視上,很容易讓人認為這是真實的。”
“對!”
李毅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