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伴隨著李毅安的決定。很快,調查部與九頭蛇就根據他的建議,有針對性的對他們的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那些關于“威脅”“擴張”“危險”的詞語正在被拆解、重組,即將順著電話線和光纖,通過太平洋光纜流向大洋彼岸另一個國家,最終,它會出現在每一張報紙、每一臺電視機,每一個收音機。
最終會讓所有的美國人,在未來的日子里,不斷的感受到“威脅的緊迫性”,感受到現實的威脅。
這個時代,美國的國際關系學家并不多,這些國際關系學家,要么在大學里,要么在研究機構之中,因為稀少所以才顯得珍貴。
但是在美國的各個大學之中,并不僅僅只有那些聲名在外的國際關系學家才會對國際關系感興趣,事實上,有不少教授都非常感興趣。
像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哈里森教授,雖然是知名的法學家,但是他對國際關系學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多次在報紙、期刊上的發表與國際關系、外交領域有關系的文章。
這天上午,剛到辦公室,哈里森就從他的助理那里接到了一迭信件,其中的一封帶有“北美國際關系協會”的信件引起了他的興趣。
“北美國際關系協會?”
雖然沒聽過,但是聽起似乎比美國國際關系學會更大氣一些。
于是他就撕開了的信件。
“尊敬的哈里森·羅伯教授,本協會將就……”
看著信上的內容,什么越南啦,什么金邊陷落,什么西貢陷落,什么連鎖反應
“不就是蘇聯的擴張嗎?這不是國際關系學的常識么,還用得著進行專門的討論嗎?”
哈里森有些不屑的搖了搖頭,畢竟,現在冷戰都已經開始二三十年了,這些話題早就是已經被專家們研究個透的,現在還有討論的必要嗎?
不過他還是接著往下看去,他看到的并不是獎金,事實上壓根并沒有獎金,而是告訴他,他們將會在年末在夏威夷舉行國際關系論壇,邀請知名國際關系專家參加。
而什么是知名國際關系專家呢?
當然是根據他在報紙、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了。
“知名國際關系專家……普通非學術類報紙雜志也可以?社會影響力?”
瞬間,哈里森教授就是心中一動,雖然沒有獎金,但是“知名國際關系專家”這個名頭著實有些誘人。
“憑我的水平,想要在報紙上發表文章,豈不是輕輕松松的?”
哈里森心中暗道,而且作為法律專家的他一眼就看出來了,協會的規則很簡單——他們更看重“專家”在社會上的名聲而這個名聲怎么建立?不就是發表文章嗎?
至于是不是專業報紙雜志,這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足夠多的報社發表他的文章,也就有了足夠的影響力。
“知名國際關系專家……”
不得不說,對于哈里森教授這樣的人來說,吸引他的已經不再是金錢了,而是名聲,是頭銜。
憑什么他就不能多一個“知名國際關系專家”的頭銜呢?
于是乎,很多人本著有棗沒棗打三竿的精神,寫了文章,寄到了各個報社,從全國性的報紙,到地區性的報紙,而且話題都是圍繞著金邊陷落帶來的影響,畢竟,這是眼下最熱門的話題——連北美國際關系協會都關注這個問題,它能不熱鬧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