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洋彼岸的美國新聞媒體在那里傳播著某種焦慮的時候,對于身處對抗最前沿的人們來說,
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感受到這種焦慮。
至少,對于sea的人們來說,他們仍然過著和過去一樣的生活。
馬照跑,舞照跳,股市照樣的在上漲。
這種自信源自于什么?
正是源自于現代化的軍隊,源自于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過去。
失敗那是從來不曾有過的,至少在軍事上,sea從來沒有感受過失敗。
我們從巴斯托涅一路走來,我們一路勝利。
沒錯。
一次又一次的勝利,讓整個國家的人們都相信他們會始終勝利,都洋溢著一種空前的自信。
這種自信是發自于內心的。
這種贏,并不是為了贏而贏,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自信。
這種自信并不僅僅只是源于軍事上的勝利,同樣源于在科學上所取得的一次又一次的創新和成功。
我們把衛星送上了太空,我們把人類送上了太空,我們把人類送上了月球,我們在月球上建立了人類第一座永久基地。
我們發明了晶體管,我們發明了集成電路,我們發明了激光,發明了光纜,發明了個人電子計算機。
我們在一片蠻荒之中創造了這片繁華,并且締造了“赤道奇跡”。
“赤道奇跡”,本身就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個贏。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有著太多的輝煌,讓人們產生這種自信。
也正是因為這種自信,讓人們有了源自于內心的驕傲。
你說是驕傲也好,自負也罷。就是在這種濃郁的氛圍之中,所有人都相信——我們一定能夠做到。
能夠做到什么?
當然是能夠做到更好。
只要我們全力以赴,我們就一定能夠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對于此人們從來不曾懷疑過。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sea人的精神面貌,自信且好強,面對危險絕對不退縮。
這種由內而外的自信是區別sea人與普通東亞人最大的區別,哪怕是一個sea人被扔進一群東亞人中,也是可以一眼看得出來。
就像現在,雖然喬虎穿的是便裝,可是當他和妻子行走在街頭,無論是司機,還是服務員,都會說上一句——先生一定是sea人吧!
“很明顯嗎?”
喬虎有些不解看著鏡子里的自己,作為滇省人的他個頭中等,也就一米七三,在韓國這樣的個頭也談不上高大,可是為什么他們一眼就能認得出來呢?
“可能是因為和他們的氣質不一樣吧!”
正是試著裙子孫瑪麗的話音剛落,一旁的韓國服務員就說道。
“先生太太,你們sea人和我們肯定是不一樣的,不僅僅只是自信,還有一種朝氣,這些氣質結合在一起,真的很特別的。”
服務員說著一口流利的國語,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里,韓語日益勢微,韓國人更傾向于學國語、寫漢字,原因無他——為了到南洋去。
下南洋,不知道改變了多少韓國人的生活。
數以百萬計的韓國女人嫁到了南洋,而數以百萬計的韓國男人在南洋的種植園、商船、漁船上工作,每年掙回了數以十億計的僑匯。
在樸正雄就任總統之后,國語被正式列為學校教程——取代了彥文,而這也意味著國語獲得了“國語地位”,雖然這激起了不少人的反對,但是卻獲得普羅大眾的歡迎,因為,學會了國語,就等于敲開了南洋的大門。
對于在貧窮中掙扎著的韓國人來說,他們自然愿意學國語寫漢字。
與舊時代僅僅只有讀書的人才會寫漢字,說國語不同,伴隨著收音機、電視機的普及,南洋的影視節目、音樂等也隨之傳播到韓國各地,從漢城到鄉村,國語日益普及的,哪怕就是鄉下人也會說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