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前朝為大康,其貪天下靈物、苛責國中萬民,又多行血祭之事,方才被大魏取代。
但大康宗室不這么認為,在他們看來宗室雖貪天下靈物,但也以靈武之力護衛國土,怎能算作苛政。
血祭之事亦是如此,四國之地何方豪強不如此行事,他們不過是做的更徹底罷了。
為此在他們的觀念中,大康末年的起義者皆是叛軍亂民,今日之大魏更是竊國偽朝。
這等自詡正統的想法根深蒂固,不僅使大康遺民難忘前朝權勢,更是野心勃勃圖謀四國之地。
而他們的底氣來源,便是大康未滅時的興魔化魔策。
當年大康宗室發現,有些較為特殊的秘境妖魔,可通過事件推動而提升實力。
此事看來問題不大,不過是秘境事件反饋之果罷了。
但大康宗室從中看到了興盛之路,那便是先為一力弱妖魔啟智,再推動他身具的秘境事件,使其實力不斷增強。
如此一來,便能解決強大妖魔難以啟智的問題,使得大康成為人間最為強大的勢力。
當大康宗室執行此法時,才知世間不存完美之法。
卻是無智者混混沌沌之下方知自身秘境事件如何達成,一旦啟智便會只知前路,不明其中過程。
這種自相矛盾的困擾,不僅大康皇室有所覺察,楚、虞、梁三國亦有所察。
但不同的是,大康皇室手中有紙靈派秘境。
此地奇就奇在門中除了紙人兵將外,唯有一對孿生兄弟為那正副門主。
他們不僅身具秘境事件,可以外力推動而強化實力,且事件一致,可一同前往。
得益于此,大康宗室為紙靈門主蒯荃啟智,留其弟蒯介處于無智狀態,作為推動秘境事件的源頭。
然后續之事并不順利,事件初期大康宗室尚能助力一二。
但隨著秘境事件的逐步推動,大康宗室已難以直接助力,只能提供各類靈物作為資助。
好消息是,在此期間無智的紙靈派副門主蒯介,與大康宗室建立了很深的情誼。
壞消息是,啟智的紙靈派門主蒯荃因珍視性命難以發揮全部實力,反倒殞命于秘境事件。
因此,大康宗室不得不調整策略。
即先助紙靈派正副門主成為強者,再請其贈予大康宗室紙人兵將。
然時間不等人,大康末年動亂四起國體難保。
大康宗室之人又因常處高位畏懼死戰,致使局勢動亂無法收拾。
此時指望紙靈派離開秘境平定四方是不現實的,所以大康宗室不得不思退思變。
此后百余年,紙靈派正副門主因秘境事件推動,從而逐漸強盛。
大康宗室亦從其手中獲得不少紙靈兵將,有了一戰天下的底氣。
如今魏虞兩國之爭,令他們看到了復國可能,自然要竭力拉魏、楚、梁、虞四國越陷越深,從那動亂中謀求天下。
“陛下,此事是否要稟告祖師?”
“自然要的,祖師如今的實力已頗為強大,且與我等最為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