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是大孫子李鵬城的奶奶,是他一個人的奶奶。
別說他李凡了,就算是對李萬里,那也是遠遠不及對大孫子的萬分之一。
他以前小的時候,李崗村的學校還沒建,所以李鵬城李萬里還有他三個小一輩的就去了縣里上學,當時住的是三伯李遠在縣里的房子。
當時就是李強和李廣運出各家娃的生活費,可這生活費都是一樣的,一個孩子一年3000,可三個小輩享受到的待遇卻是完全不一樣。
李鵬城每天10塊錢的零花錢,就等于是他的生活費全部拿去給他零花了,李萬里是一個星期加做家務干活搞個1塊或者兩塊錢,至于李凡,毛都沒有一根。
再到吃飯,香腸是李鵬城的專屬,至于李萬里和李凡開飯前必須吃個蒸紅薯。
小的時候不懂事,可是記憶里老太太說的話卻是讓他忘不了。
“飯沒多少啊,吃個紅薯墊墊肚子啊。”
是的,就是大米飯都得摳出來省下來,生怕大孫子吃不飽的那種。
每年到開學的時候,老太太就會帶著三個孫子去縣里,咸雞咸鴨香腸都會從老家帶一點,可咸雞咸鴨這些,李凡不喜歡吃,就香腸喜歡吃。
可每次想吃的時候,都直接被老太太筷子敲開伸過去的手。
“就帶了十斤,你爹就給那么點生活費,還吃。”
久而久之,李凡對于香腸也不愛吃了,甚至有點打心底里的厭惡。
至于李萬里,他不挑,他肯定也是想吃香腸的,小孩子沒幾個喜歡吃干巴巴的咸雞,可香腸吃不到,恰好大孫子李鵬城也不愛吃咸貨,所以這些咸雞什么的也有一部分進了他的嘴里。
可后面老太太發現大孫子不愛吃咸雞咸鴨之后,嘿,第二年,咸雞咸鴨直接不帶了,多帶了一些香腸,可依然沒有李凡和李萬里的份。
這些事情,李凡和李萬里也算是習慣成自然了,也是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兩人都不挑食,有啥就吃啥,倒是李鵬城被老太太嘴養得叼起來了。
這就導致,上高中的李鵬城的身高還沒有上初中的李凡高。
結果,李凡和李萬里還沒說啥呢,老太太不樂意了。
后面幾年那是一到吃飯的時候,就嘴巴說著不停。
“你倆別吃了,你看看你們大哥到現在就這點個兒~”
“你們是不是爹媽偷偷塞錢,出去買東西吃了?”
李凡脾氣爆,有的時候直接門一摔,飯也不吃了,直接去學校了,老二李萬里是個老實脾氣,說啥就不吭聲。
這也導致李凡越發不討老太太喜歡,他清楚的記得小時候發生的一件事,至今讓他難以忘懷。
自己的外公外婆住縣里,但是兩個老人生活也是拮據的很,外公沒事就在外面撿一撿廢紙盒飲料瓶子拿去賣。
有一次碰到了放學回來的李凡,給了他一張皺巴巴的十塊錢,那在當時的李凡眼中,那就是巨額大鈔啊~
結果回家被老太太發現,直接沒收。
“你一個小孩子上學要這么多錢干什么?”
當天晚上,那張皺巴巴的十塊錢就到了李鵬城的手里。
他過年回家的時候,和自己爹媽說奶奶偏心,爹媽都說不會的不要多想,好好上學,要是真偏心就不會帶著你了。
可等李凡慢慢長大,他才知道,不是自己多想,而是老太太真的很偏心,之所以選擇帶上自己,恰恰是因為那一年3000的生活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