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關鍵是三個村就在一起,那李崗一天到晚鑼鼓喧天的,從早吵到晚,那王崗胡崗兩村的人就是想不知道都難啊。
一個個沒事兒的時候就圍在三號塘邊,望眼欲穿的遙遙看著這邊。
想來,不敢來.....
之前有不信邪的,推著小三輪來賣飲料,直接就被李崗村的爺們攔住了,說話倒是客氣,不過可不能因為這個就把人當脾氣好啊。
結果還真有一些犟種執意要賣,三句話沒說到就帶著媽媽媽的,然后不知道從哪里一下子竄過來幾個爺們,架著這犟種就拖到角落去了。
沒一會兒就響起來哭爹喊娘的慘叫,有好事的人湊過去看了下,那腿都直哆嗦,好家伙,這李崗村的幾個爺們,是真兇殘啊,攥著橡膠棍劈頭蓋臉的抽~
這爺們來了打不過,那來婦女吧~
雖然是新農村,但多少還是帶點那股村婦的潑勁的,李崗村的爺們還真不太好插手。
結果這剛來還沒賣上一會呢,那李崗村的老婦們就罵罵咧咧的趕來了,抓頭發,掐脖子,扭腰上肉的。
吃到苦頭的兩村人,那可不就只好乖乖待在自家村子里遙遙相望了。
不過人啊,和誰都可以較勁,千萬別和錢較勁。
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三村在一塊這幾年,總歸是沾親帶故的。
有人好好說話拎著牛奶水果找上門,謀個差事也的確不好拒絕。
對于村里人來說,一直生活在這,有些習慣和脾氣是改不了的,特別是李崗村的人吃軟不吃硬。
別人好好說話求你辦事兒,這要是拒絕了總感覺自己對不住對方。
這求的人多了,村里爺們也沒法,就尋思著讓李老舅出出主意,李老舅也問過李凡意見。
但這事兒本身就是村企的事兒,他也懶得插手,就讓李老舅自己定奪。
最后這些走關系求上門的,就成了村企的外聘人員,不負責接待客戶,也不能銷售給客戶任何產品,主要就是負責村子里的衛生啊以及一些雜事,比如前些日子撿稻子的活還有明天清洗龍蝦的活。
然后一天給個三十五十的,主要看干些什么事兒,工資也高不到哪去。
總的來說,就是村子里的苦活累活全部丟給其他村的人干,但就算這樣,其他兩村的人也是滿臉開心喜滋滋。
畢竟能在村子附近找到活干,那哪還會要求那么多,都是農村長大的,勞累什么都習慣了,更何況這些活也沒多累。
至于李崗村的人倒也沒啥意見,不過還是有些不理解的,想不通這賺錢的事兒給外村人干是怎么回事,一個個都去找上李德友。
...
村企原本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心往一處使的人,但隨著村企的發展,這村子里的人越來越不夠用了。
光一個三號塘,白天,凌晨值班人手就要在120人這樣,農家樂那邊基本上沒啥青壯了。
好在村里爺們那都是勁往一處使,畢竟能在村里呆了小半年不出去,那都是對李老舅李凡信服的。
這邊三號塘三點客戶離場,村里爺們也不休息,騎著沙灘車呼啦啦的再去農家樂去忙活。
村支部現在的工作,除了打電話就是打電話,打給誰?
當然是打給那些還在外面打工的村里人呢~
在外面是賺錢,在村里也是賺錢,收入差不了多少,干的好年底分紅說不定還能給個驚喜,你還猶豫啥子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