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重,記錄,稱重,記錄,不斷往返。
等統計處結果后,取出第一名數據后,讓對方出示永不空軍app的個人二維碼,核驗后開放晉級二輪權限。
一套動作下來,即使行云流水,那也是進行了快二十分鐘。
隨后釣魚佬們開始撤場,與此同時釣場員工入場,清護,將魚再次回塘,裁判組則是將統計到的數據,拍照上傳到永不空軍總部。
僅僅十分鐘后,永不空軍app內的圣地之巔大賽活動頁公布了4月21日三十二座朝圣釣場的第一輪詳細數據。
細致到每個朝圣,每個塘口,每個釣位的魚獲數據,提前離場的則是按照0來標注。
這份數據剛出爐沒一會兒,短視頻平臺的海報頁面也是更新了這份數據,顯然雙方已經在短短的幾小時內,達成了更深層次的合作,從上到下皆是如此。
“我滴媽,四小時132斤???拉了第二名足足四十多斤?”
“這是真的高手,噴不了~”
“臥槽,你們快看,還有人二十六斤第一名的,這是咋了?魚不開口嗎?”
“二十六斤?我哥們八十四斤都沒進前三呢~”
“池子不一樣,魚口不一樣,出魚也不一樣啊,更別說還不是一個朝圣呢,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數據剛出來,就引的釣魚佬們熱烈的討論,有沒報名的看著熱鬧的,有報名的則是打探著情況。
第一輪的數據出來,抽號結果也早都已經出來了,哪個朝圣釣場哪一天哪一輪次哪個池子哪個釣位,稍微一看基本上就可以知道個大概了。
只需稍作瀏覽,便能對整體的布局有個大致的了解。釣魚佬們開始根據這些數據,分析起哪個位置是“黃金釣位”,哪個位置可能“顆粒無收”,并爭論不休,這究竟是技術問題導致的差異,還是釣位本身的優勢所致。
而當他們回看比賽直播的回放錄像時,這些疑問往往能得到更為直觀的解答。
如果說在數據公布之前,還有一些釣魚佬心存僥幸,認為自己或許能憑借一點小運氣脫穎而出,那么當他們看到直播間里第一輪比賽結束后,那些滿臉沮喪、黯然離場的釣魚佬們,他們心中的那點僥幸之火,也隨之徹底熄滅。
這場比賽,是對釣魚技術的真正考驗。
運氣?除非你能逆天改命,否則,就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要知道,這可是從三百萬人中選拔出三千兩百名參賽者的殘酷競爭,接近一千比一的淘汰率,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一想到,如果真的能出線后,整個人又是止不住的亢奮起來。
代表一省出戰,想想就很帶勁啊!
直播間的畫面里,釣場的員工已經將魚護里的魚全部回塘,第二輪比賽,緊接著開始。
原本候在釣場外的第二輪參賽釣魚佬,一個個出示著參賽碼,核銷后進入釣場,直奔自己的釣位。
每個朝圣釣場的外面,都擠滿了黑壓壓的人群,有即將參賽的釣魚佬們緊張地做著最后的準備,有看熱鬧的群眾興奮地討論著比賽的走向,還有各式各樣的小攤小販們售賣著吃食,以及維持秩序的志愿者。
志愿者自然是官方派出來的,都是附近社區抽調過來的,先不說和永不空軍已經談好扶持,就單說這樣的人流量,也肯定是要維護好秩序的,不然萬一出了什么亂子可就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