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這時候正是清晨不少人起床之后看到發生礦難的消息也極為震驚,很多人都對礦難救援高度關注,紛紛留言,質問為什么發生礦難,質疑政府的監督措施。
發現這個情況后,龔建和柳江河與部里面的工作力量聯動,及時回復引導,但是輿情還是有進一步爆發的風險。
這時候,又一批救援隊伍從井下上來,還帶出來了兩個被困工人的遺體,現在被困人員變為:46人失聯,2人遇難。
雖然大家有一定心里準備,但是心情還是十分沉重,這并不是一個好的開始,鮮活的生命變成遺體,確實讓人感嘆生命的脆弱。
現場的記者懷著沉重的心情,對現場畫面進行了拍攝,經過高俊峰的同意,省、市媒體同時發布已找到兩名遇難者的新聞。
在有意引導下,廣大網友們紛紛在這條信息后面評論“愿逝者安息!”“希望被困人員堅持住”。
這些評論立刻把質疑聲壓了下去,喚起了大家對遇難者的同情,輿情壓力暫時小了一些。
盡管負面輿情目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壓制,但負責宣傳輿情工作的團隊成員們卻依舊如臨大敵般不敢掉以輕心。
伴隨著黎明曙光的逐漸升起,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將目光聚焦于這場礦難事件之上。
廣大群眾紛紛借助自身所擁有的社交平臺,廣泛地傳播著與之相關的各類信息。
其中不乏有人發表出諸多負面的言論,使得原本就緊張的局勢愈發嚴峻起來。
無論是身處部內統籌指揮的孟義、沈明義二人,還是親臨現場一線奮戰的龔建與柳江河等人,無一不是時時刻刻緊盯著網絡輿情那瞬息萬變的動態走向,并進一步加強了與公安機關之間的協同聯動機制。
一旦監測到任何負面信息的出現,立即采取相應措施予以妥善處理。
就在這一過程當中,救援領導小組里的一部分領導干部連同侯權提出一個建議:鑒于當前如此眾多的評論數量,是否可以考慮直接將評論功能予以關閉?又或者能否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進行大規模的刪帖操作呢?
經過一番審慎的商討之后,柳江河和龔建立刻達成共識,并在第一時間將此情況詳細地向孟義以及省委宣傳部的各位領導作了全面匯報。
他們一致認為,面對眼下這般洶涌澎湃的輿論浪潮,單純依靠封堵手段來遏制其發展態勢顯然并非明智之舉,正所謂“堵不如疏”。
倘若貿然關閉評論功能或是強行實施大面積刪帖行為,非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倒極有可能引發更為嚴重且難以控制的負面輿情爆發。
他們的想法得到孟義和省委宣傳部領導的同意,這幾年隨著信息技術和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絡輿情事故屢有發生,不少地方的領導要么是對這塊工作不夠重視,要么提到網絡輿情談虎色變,應對的方式方法也是簡單粗暴搞一刀切。
柳江河將孟義和省委宣傳部的意見反饋給張家明等領導后,張家明立刻給高俊峰匯報,最終決定尊重宣傳部門的意見,但是強調務必要做好輿情引導,確保輿情在可控范圍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