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涼夜不敢肯定自己的猜想,于是又將周圍的物什仔細看過一遍,希望能看見什么有用的信息來確定自己的想法,可是又一遍下來,他失望了,并沒有別的發現。
他最終,將目光放到人王的木棺上,可是他此刻乃是跪著,看不到木棺的表面,于是他突然插話道:“人王在上,晚輩對您甚是景仰,可否讓晚輩給您的木棺行三拜九叩之禮以表敬意?”
人王本和江澤海聊著,忽聽見江涼夜說話,也是一愣,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江澤海見人王皺眉,便怒道:“真是放肆!人王就在眼前,何必要對木棺行禮,對著人王行禮不就好了。”
哪想到人王聽到江澤海的話,卻放下了眉,笑道:“無妨無妨,汝既想行禮,那便行去,有何不可。”
“多謝人王!人王不虧人中龍鳳,真是氣度非凡。”
江涼夜說罷站起,走到了人王木棺前,開始行禮。
整個行禮的過程,他并不敢太過張揚地去看木棺上的內容,生怕人王起疑,但是行禮完畢,也已能將其上看得八九不離十。
看畢他又回來跪好,可是心中,卻已經掀起了驚濤駭浪!
原來,就在人王的木棺上,正刻有人王所書的《蕩魔志》。
然而這一份《蕩魔志》,卻與外面那份刻在石壁上的不全相同,或者說,在字數上不相同,木棺上所書,在最后要比外面石壁上所書多出一段:
……
國號既建,魔族既退,然魔患未除。
而余所謂魔者,非區區一族之眾,甚者可天下皆魔:魔存乎心也!余以為,凡有攻掠天下之念,奴役百族之心者,皆可謂之魔。吾于魔族所以不趕盡殺絕,在魔族中亦有善類,此類不可以復謂之魔矣;人則不然,常道貌岸然而行魔事,難察也。
于魔,余今視之,亦猶古人視之,后生視之亦然,古今一也。魔患一日不除,吾心一日不安,吾生之年不能平魔患,為一大憾事矣。然,后世子孫見此《蕩魔志》,能以除盡天下之魔為己任,則余死而無憾。
這最后未刻上石碑的文字,所說的,竟與前文幾乎完全相反。前文所書,意在號召所有人共起抗魔,然而沒想到后文卻說此魔并非大陸上的魔族,而是所有擁有黑暗野心的,有‘魔心’之人!前后差距竟如此之大,那又是何人竟敢篡改其中的含義,蒙騙全天下人?
江涼夜看完這最后一段《蕩魔志》,心中忽然明白了之前許多矛盾之處:難怪云阻明明有能力滅盡魔族,卻說“滅魔不盡此生痛”。原來此處的魔,乃是“有攻掠天下之念,奴役百族之心者”!
江涼夜并且對眼前人的身份已有了猜測。他想:這人王墓必不會是人王為自己建的,看來應該是當時的太子,即是太宗皇帝主持建造的,所以進來的那條密道人王自己一定不知,知道的,只有太宗皇帝一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