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會兒趙大娘剛回到自個兒家,宋玉枝跟她一道過去,看趙大娘新養起來的雞。
前頭幫著趙大娘租賃這周家院子的時候,宋玉枝就想過這處比自家多了個寬敞的后院,給會養雞鴨兔子的趙大娘用正好。
現下趙大娘也搬過來了一程子了,看著天氣一日熱似一日,她就搭了一個簡單的雞舍,買了一籠子小雞仔來養。
淺黃色的毛團子聚在一堆,嘰嘰嘰嘰叫個不停,個個看著都是生龍活虎。
宋玉枝稀罕極了,她會挑選食材,但沒學過怎么養殖活物。
還記得上輩子上學那會兒,小學門口有人來賣這種小雞仔,宋玉枝花了兩塊錢買了一只。
帶回福利院之后,她養的可仔細了,同吃同住的。
結果沒兩天,她的小雞仔還是死了。
給宋玉枝難過壞了,既心疼小雞仔,又肉痛自己花了錢——雖然只有兩塊錢,但那會兒她只是福利院里一個普通小孩,一兩塊錢都攢的很不容易。
趙大娘看她稀罕,就把一只小雞仔放在宋玉枝手里,一邊讓她仔細觀察,一邊說起她的養殖心經。
雞仔其實不難養,只要提供一個溫暖干燥、相對干凈的環境,及時給水和喂食就成。
但如何挑選雞仔卻是一門學問,如果生下來就不夠身強力壯的,那是怎么養都不會好的。
“雞仔體型大小要勻稱,羽毛要有光澤,最好不要有雜色絨毛,雞仔的腹部要松軟,臍部愈合良好,臍孔是閉合的,腿要豐滿,喙要尖,不能出血,爪要溫暖……還要看它能不能站穩,叫聲是不是清脆。”
趙大娘毫不藏私地教授著宋玉枝,說著話還把小雞屁股翻過給宋玉枝看,“還要看這里是不是干凈。若是這里不干凈,那雞仔多半了染病的。”
宋玉枝聽得津津有味的,還根據趙大娘教授的,分析上輩子自己養過的那只小雞仔——她那會兒真是什么也不懂,也沒到接觸網絡的年紀,就挑了個大只的,肚子鼓鼓的,看著就可愛的。
現下想想,那雞仔不止體型不對,好像顏色也黃過頭了,多半是用了染色劑的。那會兒又是冬天,養不活實屬正常。
也就在這時,沈遇從外頭回了家。
聽到后院有響動,他直接過了來。
過來后看到一大一小蹲在雞舍前,一個教一個聽,一個賽一個的認真專注,誰都沒發現他過來了。
沈遇不覺彎了彎唇,站住了腳,沒舍得打擾她們。
他前頭說過得進山一陣子才回來。
本以為至多去個四五日,沒想到柴炭行的東家臨時改了主意,說天也熱了,需要炭火的人越來越少了,一般只有酒樓食肆那些個地方會用炭來燒菜。
干脆讓大伙兒都辛苦一些,一次多燒一些,燒夠整個春夏時節夠賣的炭,這樣后頭天氣熱了,就不用來折騰燒火了,只進山砍柴就好。
沈遇是給人做工的,自然是東家說什么就是什么,這一去就耽擱到今日才回。
自打他被趙大娘救了性命、二人相依為命之后,母子倆還未曾分別這么久,站住腳之后,沈遇就仔細打量了自家義母一番。
趙大娘身上穿著周氏前不久做出來的新春衫,顏色是趙大娘自個兒挑的,她喜歡耐臟耐穿的,所以顏色并不算多鮮亮,但她近來精神頭好,現下說話更是眉飛色舞的,看著越發年輕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