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娘一開始還不肯收周氏送來的半只醬雞。
清水巷所在的城中一帶,物價不是城外碼頭能比的。
碼頭上一只醬雞,幾十文錢就行。
在清水巷附近,有一家生意很好的熟食店,這樣一只醬雞沒有百文錢是買不到的,劈開一半,半邊醬雞也值五十多文錢了。
周氏說買都已經買了,帶回去了自家也吃不完。
而且時下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叫“聘貓”,與現代的買賣貓不同,它需要遵循一定的儀式和規則。要納貓契,還要進行一些儀式,拜灶神以及給貓喂食豬肝,邀請東華帝君和西王母娘娘作為見證人。新主人還需要給主人家送小魚干、鹽、糖、茶葉等東西。
“姐姐要是不收,回頭我就去置辦那些禮。”
趙大娘哪里會舍得周氏再去折騰,便也不同她客氣了。
轉身回到屋里,趙大娘笑著同沈遇道:“你嬸子也忒客氣了!說來都是送你的,一會兒你多吃點!”
說完她便進了自家灶房。
沈遇給宋玉枝摘了那么些野菜和菌子,自然也給自家留了一些。
不過考慮到自家義母的廚藝,且中午宋玉枝那邊還管她的早午兩頓飯,晚上也三不五時喊她一道去吃,留多了反而浪費。
沈遇便每樣都只留了很少的一些。
自家留的那些,沈遇沒有特別進行分門別類,趙大娘也不是那等講究人,洗了一把野菜和菌子,直接燒了一鍋熱湯,下了一把面條。
醬雞和熱騰騰的野菜菌湯面條端到桌上,趙大娘催著沈遇快吃。
沈遇問:“娘怎么自己不吃?”
趙大娘說自個兒還不餓,畢竟宋玉枝那邊都是午市結束后,大伙兒才一起用飯。
這日兩人還去了那苦力行會的大本營折騰了一番,午飯吃的更晚。
沈遇倒確實是餓狠了,進山這些天,柴炭行的東家雖然管伙食,也不過是給了一袋米面,一些醬菜,一塊臘肉。
一行人除了上了年紀的老師傅外,都是壯年男子,正是能吃的年紀。
沈遇作為新提拔上來的小管事,得精打細算安排伙食。
他自己通常只吃七八分飽,挖來野菜和菌子燒湯,或者偶爾獵到了帶了傷、不適合往家帶的獵物,當場宰殺之后,俱都是緊著旁人先吃。
之前他才剛去就被提拔為小管事,外頭雇來的幫工還好說,鋪子里一些個老伙計對他頗有微詞。
背后沒少說他是靠著老黑的關系上位的!
今遭這一趟山林之行下來,已經沒人再不服氣他,待他都親厚的很。
所以沈遇不止又黑了一些,人也瘦了一些,身上的短褐都顯得有些闊大了。
趙大娘一邊給他掰了個雞腿,一邊不錯眼地看他大口吃著,少不得還要心疼地說他,“你也真是越過越傻了,獵到的兔子和野雞還往家帶,在山里直接吃了多好?瞧你瘦的這樣!”
沈遇咽下口中的飯食,好脾氣地笑了笑,并不同自家義母爭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