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熟客好脾氣地笑了笑,“這有啥不行?小娘子的飯食再不怕翻熱的,翻熱過還是比其他家的吃食可口!我就吃上一整天的包子,正好省下幾文錢,明日來小娘子這里吃蓋澆飯!”
宋玉枝這里的包子沒漲價,依舊是半肉的兩文,素的一文。
她做吃食又從來不偷工減料,婦人和孩子一個就差不多能吃飽,一般胃口大的男子吃上兩三個也是一餐。
若是吃上一天包子,可不是比在外頭吃面條、餛飩、飯菜那些便宜?
而且如宋玉枝所說,這野菜菌子是人家送的,下一次再有不知道啥時候呢!
一邊應答,那站在隊尾的熟客一邊又咬開一個換了新餡料的包子。
勾人的香味在隊伍中蔓延開來。
隊伍里的客人大多原先都只準備買一頓朝食,現下在心里算完賬,再聞著這香味,紛紛有了成算,爭先恐后開了口——
“小娘子,我要六個包子!”
“我胃口大,我要九個!”
宋玉枝攏共就做了百十來個包子,哪里經得住大家這樣買?
才剛天色大亮,她攤檔上的包子就銷售一空。
晚來的客人聽說今日換了新餡料,而自己又沒買上,個個都后悔沒早些來。
好在宋玉枝這里還有鹵下水和面條,怎么也不至于讓他們空腹而歸。
等到早市過半,宋玉枝這邊的下水和面條也賣空了,更晚來一些的客人就啥也買不上了!
有人哭喪著臉直嚎,“蓋澆飯輪不上我就算了!今兒個我好不容易早起一日,居然還是啥也沒吃上……宋姐姐好狠的心!”
哭喪著臉的小姑娘十二三歲,姓吳,吳家也在碼頭上討生活,賣的卻不是吃食,開攤比宋玉枝家這樣的吃食攤子晚一些。
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兒,得寵又爛漫,一般到正午前后才到自家攤檔上幫忙。
現下才剛辰時,于她而言,可不是特地起了個大早?
宋玉枝對女孩子總是多幾分耐心,聞言好笑道:“吳姑娘別哭,今日確實是賣完了,明日我給你留兩個包子可好?”
吳家小姑娘眼睛一亮,立刻轉哭為笑,軟軟糯糯的說:“宋姐姐最好了,我以后的銀錢都攢著到你家買吃食!”
兩人正說笑著,她娘跟了過來,氣不打一處來道:“多大的人了,整日里就想著吃!瞧瞧人家宋小娘子,沒比你大多少,一個人挑起整個攤檔的活計了。”
小姑娘被說了也不生氣,扁著嘴直告饒。
那吳家嬸子被她逗得笑開來,到底也是疼她,摸了十文錢文錢出來給宋玉枝,給自家閨女提前定上一份蓋澆飯并一碗湯。
“小娘子手藝確實好,也不怪這小丫頭心心念念的。就是每次都得趕早,這丫頭憊懶,來十次有八次輪不上。”
都是附近開攤的人家,那吳嬸子知道宋玉枝這兒不僅人少,精通廚藝的也只有她一個,便沒提議讓宋玉枝拋開身子不顧,為了銀錢多做一些飯食,而是問起說:“小娘子可曾想過招個學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