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小姑娘在她看來當然是可愛討喜的,但玩心太重,家里人又都寶貝著她,必舍不得她吃苦的。
當學徒的話,并不算適合。
現下要是當面鑼對鑼、鼓對鼓地把人給拒了,往后兩家還怎么來往?
好在那吳嬸子也沒想著這會兒就把話說開,只衷心地祝福道:“那就希望小娘子早日換到更好的地方去。”
宋玉枝笑著謝過,目送母女二人離開攤檔。
后頭攤檔上無甚活計好忙,宋玉枝讓周氏和宋知遠留下看攤子,和趙大娘去買菜。
菜市的早晨是最熱鬧的,各種還沾著塵、帶著露珠的菜擺的滿滿當當。
宋玉枝已經有了相熟的菜農,認準地方挑好了菜,稱過斤兩,付清銀錢,裝到趙大娘身后的背簍里,沒多大會兒就忙完了。
二人正準備往自家攤檔上回,冷不丁的,就聽到不遠處喧鬧起來。
宋玉枝不是好事兒的人,但趙大娘愛湊熱鬧,剛聽到響動就伸長脖子到處張望了。
左右今日自家朝食賣得格外快,眼下時辰還早,宋玉枝就和趙大娘一塊循聲過去了。
和她們一樣聽到動靜,去看熱鬧的人不少。
但趙大娘個高又有力,她讓宋玉枝躲在身后,她一路分花拂柳,很快就帶著宋玉枝擠到了最前頭。
宋玉枝剛剛站定,就聽到了女子的哭泣聲和另一道略顯蒼老的叫罵聲。
一道男子的聲音隨之響起,滿滿的無奈:“這菜你家都買回去放了好幾日了,現下都放干巴了,再不能對外賣的。怎么還想著往我這退?這世上哪有這種道理?”
聲音聽著又幾分耳熟,宋玉枝從趙大娘肩膀處的空檔往前頭瞧一眼。
果然,那無奈說話的正是碼頭上唯一賣甘荀的菜農。
而面對他哭泣和叫罵的也不是旁人,正是那柔弱的李娘子和李家老娘。
李家老娘雙手叉腰,一口唾沫吐到地上,中氣十足地道:“放他娘的屁!前頭我家買這甘荀的時候,你可是打了包票,說你家這甘荀耐放的很,十天半個月保管還和剛從地里拔出來的一樣新鮮!現下放了還不到半個月呢,你憑啥不給退?!”
那菜農有苦難言。
這世上做買賣的,哪有不對著客人說些夸大其詞的好話的?
碼頭上還有好些個賣吃食的攤主,和客人說不好吃不要錢呢!
也怪他當時豬油蒙了心,看李娘子好性兒,又一次性包圓了所有甘荀,嘴快禿嚕出去了這么一句。
哪里想到李家還有這樣一個不好相與的老娘,拿著他禿嚕出去的話來退菜?!
雙方正僵持著,有個碼頭上的老人在旁邊嘟囔:“這世上確實沒聽說誰買了菜,擱了好些天還往回退的。這李家人干啥啊?她家不是學人做什么蓋澆飯,生意挺好的嗎?”
宋玉枝聽了一耳朵,同樣也是納悶。
昨日她才在苦力行會上為自己正了名,撥亂反正,讓一眾苦力把自家認成正宗。
李娘子家的生意,往后勢必要受到影響。
但這才過了一日而已,那影響再快也不至于讓李家今日開始就一點生意也無,何至于這般?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旁邊有人壓低嗓音道:“我家有親戚在城里衙門當差。昨晚城里可發生了一樁大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