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回眼下,李娘子不見之后,李家當天自然也未開攤。
宋玉枝的蓋澆飯又成了碼頭上的獨一份,都不需要苦力幫著宣傳,就恢復了最開始的火爆場面,大排長龍。
李家人雖然在碼頭附近上躥下跳的,影響了不少商戶的生意,但李家人想著兩家前頭的恩怨,怎么也想不到李娘子最后出入的地方,是宋玉枝家的攤檔附近!
午市還未過半,李家老娘和他兒子像過街老鼠一般,讓一眾攤主給趕遠了。
宋玉枝這兒,百來份蓋澆飯輕易就銷售一空,好些晚來的客人又鬧起來。
不等趙大娘出面平息,吳家的小姑娘過來了,從宋玉枝那兒領了飯食。
她嫌攤檔上人多,便拿回攤檔上去吃了。
看到了這么一樁,那些客人越發煩躁了,說:“同樣都是后來的,怎么那個小姑娘來的比我們還晚,憑啥她能買上?”
“對啊,我來的可比小姑娘早多了!小娘子咋個還搞區別對待?”
宋玉枝剛準備出面,好聲好氣地同客人解釋。
隔壁先來了人。
這次不是胖嬸家,而是另外一邊。
在宋玉枝開攤之后沒多久,右邊的攤檔就空了下來,等著轉讓。
那攤主要的轉讓費不低,雖然三不五時就有人過來看,卻一直沒人頂下來。
最近經過幾次降價,右邊的攤檔總算是迎來了新任攤主。
一個挺和善的老爺子,帶著十三四歲的孫子開攤,并不是做吃食買賣的,而是一個雜貨攤,各色小玩意兒都有。
宋玉枝家的菜籃子和竹背簍就是從他家買的,便宜又實惠。
現下過來的就是老爺子的孫子,何家小哥。
宋玉枝先讓攤檔上其他人幫著安撫客人,而后迎了過去。
何家小哥也生了張和善的面孔,見著宋玉枝先喊了聲“小娘子”,又有些欲言又止地說:“我爺爺讓我過來、過來……”
半大小子見著貌美的姑娘家,說起話來結結巴巴的,“過來”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還好宋玉枝通透,看他這副樣子,便直接說:“我這太吵了是不是?麻煩小哥代我給老爺子賠個不是。一會兒忙完了,我再親自過去致歉。”
何家小哥連忙擺手,“小娘子言重了,我爺爺也就是說想讓小娘子這兒稍微小聲一些就好。”
說完話,何家小哥就接著回自家攤檔上忙了。
送走了他,宋玉枝轉頭看著趙大娘和周氏挨個跟客人解釋,說的口都干了的模樣。
她覺得是時候該想個法子了。
這人一過多,麻煩自然也多,少不得需要人放下手頭的活計,三不五時去維持秩序。
上次還差點給兩個書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