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回來之后,宋玉枝先把小魚干洗凈,瀝干水分。
小猞猁聞著腥味又精神奕奕地圍了過來。
宋玉枝想著這東西既不油也沒擱鹽,就喂了小猞猁一根,又觀察了一陣,見小猞猁沒有什么不適,后頭瀝干水分之后,她留下了一小部分給小猞猁當口糧。
剩下的,宋玉枝在鍋里多放一些油,下鍋煎制。
煎制到小魚干挺實了,宋玉枝才給小魚干翻了個面兒。
小猞猁聞著香味就越發不肯走了,宋知遠把它抱了出去,它隔了會兒自己又跑進來。
也不是搗亂,就是把嘴饞兩個字寫在臉上,東嗅嗅西聞聞的,圍在宋玉枝腳邊直打轉。
宋玉枝好笑地看它一眼,“現在不出去的話,一會兒可別跑哦。”
小猞猁歪了歪頭,一副似懂非懂的模樣。
宋玉枝把煎好的小魚干盛了出來,在鍋里留了一些油,然后放入花椒和切碎的干辣椒,小火一炒,又麻又辣的香味蹭一下就上來了。
獸類的嗅覺遠比人類敏銳,剛還像牛皮糖似的小猞猁,頓時一跳三步遠。
一溜煙似的跑出了灶房。
宋玉枝本來就喜歡做吃食,現下有了這小東西調劑心情,越發覺得事半功倍。
很快,當花椒和辣椒香味最濃郁的時候,宋玉枝放入小魚干,再經過一輪翻炒,焦香酥脆的小魚干就出鍋了。
宋玉枝留了一些自家人吃,其余的都放在一個大盆里。
翌日凌晨時分,宋玉枝又提前一些時間起身,去了隔壁張屠戶家,額外多買了一小塊五花肉。
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和蔥姜、桂皮、香葉、八角等香料,再加入鹽、醬油、米酒等調料在鍋里燉煮上兩三刻鐘,徹底入味之后,夾到新烘好的白面夾饃里,再在其中澆上一點肉汁,光是看著就讓人食指大動。
想著沈遇胃口比常人大一些,宋玉枝給他做了三個。
后頭她一邊再利用那鍋鹵湯鹵下水,一邊留心著隔壁的響動。
晨光熹微的時候,宋玉枝依稀聽到了趙大娘的說話聲,便把肉夾饃和麻辣小魚干分成兩個油紙包裝好,帶著東西去了隔壁。
上一次沈遇進山,趙大娘以為他幾日就回,便沒有特地早早地起身相送,更沒有額外給他準備什么東西,讓他背著弓箭和一個小包袱就出門去了。
誰知道他一趟去了那樣久,回來后人還瘦了那么多,讓趙大娘心疼的不成。
趙大娘正在給他檢查行囊,“干糧,水,換洗衣裳,斗笠,蓑衣……”
如此檢查了好幾遍,趙大娘仍覺得不夠,說不行再背一床被子去。
別看現下天暖,山里晝夜溫差卻很大,夜間還容易下雨,更深露重的時候,人很容易病倒。
沈遇無奈地低低喚了一聲“娘”。
他自然不是嫌趙大娘瞎操心,兒行千里母擔憂,自古有之,可是他真帶不了那樣多的東西——
倒不是提不動,而是大伙兒都乘牛車去的,若是人人都大包小包的行李,板車上都放滿了,回來的時候還怎么拉柴火?
宋玉枝就是這會兒過來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