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嬸子笑道:“那感情好。這碼頭上的營生確實是不穩定,再怎么也不及城里。來日小娘子開張,我一定到場幫襯。”
也就在這時,一個頭上繃著紗布的漢子來到了小攤檔附近。
宋玉枝這兒歷來比別家生意好,也更熱鬧一些。
多來一個人,就算頭上帶著傷,本也不算啥稀罕事。
但怪就怪在,這人神色鬼祟,來了之后并不上前,先是做賊似的、踮著腳到處張望了一陣子。
等把小攤檔上的所有人都盡收眼底了,那漢子這才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轉頭小跑著離開了。
宋玉枝余光瞧見了這舉止怪異的人,少不得多關注幾眼。
吳嬸子已經把宋玉枝當成自家閨女未來的師父,也就是半個自家人了,順著宋玉枝的目光,她看到了那漢子的背影,當即就問說:“小娘子前兩日不在碼頭,不知道你聽沒聽說,前幾日附近兩伙閑漢打起來了……”
宋玉枝頷首道:“那日我正好去了醫館,看到了被送往醫館的一行傷員。但具體怎么回事,我就不得而知了。”
吳嬸子就接著道:“小娘子來碼頭上的時日短,大概不知道,往年暑熱禁漁期間,碼頭上生意難做,城里卻不缺客人,只是天熱懶得出門而已。這些個閑漢就會收幾文錢,幫著商戶和客人傳遞東西。”
她這么一說,宋玉枝就明白過來了。
這不就是古代的外賣員嗎?
難怪有句話叫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宋玉枝也沒想到碼頭上居然也有這種專人配送的服務。
說來也算一樁好事,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巧廚子也沒辦法憑空變出客人來。
有了外賣員,商家和客人雖然要各舍出一部分銀錢,但總歸省了不少事兒,完全可以達到三贏局面。
宋玉枝作為現代人,上輩子也沒少點外賣,很清楚這種便利的模式,立刻就微微頷首,示意自己聽明白了,“不過既然都是外……都是賺那跑腿銀錢的,怎么打成那樣了?"
就算是同樣傾軋,爭搶生意,但是一次跑腿費用也不過如吳嬸子說的,就幾文錢而已,怎么也不至于為了那么點銀錢,打得那般頭破血流。
吳嬸子說往年也有這種情況,但幾文錢而已,至多就是爭上幾句,或者降一降自己的跑腿費用,亦或者提前跟商戶攤販打好關系,來爭搶活計干。
今年也不知道怎么了,居然鬧出了那么大的動靜。
好在聽說官府都已經介入了,應該是不會再那么鬧騰下去了。
“想來方才那閑漢,是來跟小娘子談合作的。我家做的不是吃食買賣,對那些也不大清楚,往年也不曾雇幾次閑漢送東西,就是給小娘子提個醒兒。”
說著話,吳家小姑娘已經吃好了,吳嬸子還得回自家攤檔上看顧生意,母女倆告辭離開。
后頭宋玉枝一邊照常做自己的事兒,一邊若有所思。
她總覺得這樁事不是那么簡單。
若是談合作,那帶著傷的閑漢何必那么鬼祟呢?
這天早市和午市的空檔,一群閑漢登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