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這么說,宋玉枝也明白趙大娘和周氏為何這般著急——
六月中,就是宋玉枝這小攤檔到期的時間了。
今年能不能順利進城開鋪子,就看這最后一哆嗦了。
偏偏臨門一腳的時候,殺出來一個不懷好意的程咬金。
可不是讓人覺得煩躁嗎?
“而且近來咱家的生意雖然差了,但一天二三百文的進項還是有的。只要能穩到六月,加上前頭攢下的銀錢,進城賃個小鋪子還是夠的。”
宋玉枝歷來是攤檔上最有成算的,經過她一番輕聲細語的安慰,趙大娘和周氏臉上的愁容漸漸褪下。
趙大娘道:“沒錯。攢不夠銀錢租大店面,咱就先租個小的。總好過在這碼頭上受三教九流的鳥氣!”
周氏跟著點頭,“碼頭上就幾個官差衙役話事,城里卻是知州大人坐陣。”
碼頭上明面上的治安雖好,私底下卻還是亂。
但豐州城里卻不同,霍知州官聲頗好,城里城外不說完全是兩幅光景,總歸是比碼頭上安穩太平,不像碼頭上,什么名不見經傳的小鬼,搞點銀錢打點一番,都能忽然跳出來惡心人!
想到馬上就能離開碼頭,周氏和趙大娘都不再糾結李貴搞出來的那樁事,一邊干勁滿滿地做活,一邊商量著近來就該抽時間去城里相看鋪子了。
幾日時間,同李貴合作的商戶越來越多,幾乎除了宋玉枝家的小攤檔外,固定攤位附近的家家戶戶都使上了李貴的提供的蓋碗。
那蓋碗的形制和宋玉枝前頭買的差不多,但顏色略有些不同,是灰白色,眼神再不好的人都能看出差別。
李貴前頭和宋玉枝說的那些話,也有幾分真。
他在城里確實有些人脈關系,還真的給碼頭上的商戶招攬到不少生意。
三不五時,都能看到閑漢捧著那種蓋碗,腳下生風地跑出碼頭。
天氣越熱,別家攤檔上雖然還是沒什么客人,但各家攤主臉上卻不怎么見愁容了。
連隔壁近日愁得消瘦了一大圈的胖嬸,臉上終于也有了些笑模樣。
想也知道他們同李貴合作后,進項比之前多了不少。
宋玉枝并不眼紅旁人,還是一邊在心里計算著租期,一邊專心于自家的生意。
然而那李貴卻好似跟她杠上了一般——
前頭他手底下的閑漢,只是不幫忙配送宋玉枝家的飯食。旁的東西,該怎么送還是怎么送。
眼下更是過分,但凡是宋玉枝這邊的熟客,閑漢干脆完全不接他們的買賣了!
要知道現下碼頭上外來客、生面孔很少,宋玉枝這里主要就是靠苦力、船工和其他在碼頭上討營生的客人支撐生意。
這些個日常在碼頭上出入的人,三不五時都會用到閑漢幫忙傳遞東西。
現下被這些個閑漢拉進“黑名單”,可實在是不大方便。
宋玉枝這邊每日的進項從二三百文降到二百文出頭,再到一百到幾十文……眼瞅著都快只夠付攤檔的租子了。
她就覺得不能坐視不理了!</p>